想到小妹要哭不哭的表情,顾应山就觉得很有成就感。弟弟和妹妹都像自己一样拥有良好的三观,哪怕在乱世中也不会过得太惨。
大白天的,他搂住小弟和小妹一人给一个亲亲:“你们是最棒的。”
两人很不好意思地笑了。被放下了以后,小妹说:“我去织布。”小弟说:“我去读书。”
顾应山微微笑,也回屋读书去了。他知道自己不是个自律的人,因此很早就让自己养成了晨诵的习惯,每天不读书看书练字就不舒服。
读了书以后,顾应山就知道自己不是生活在历史上的朝代,而是生活在大鼎朝。
大鼎朝重文但不轻武,不抑土地兼并。存活了两百二十三年的大鼎,商业经济高度发达,市民阶层出现,贫富差距极大。
现在都不是士大夫吃肉,地主们喝汤,农民们舔碗。而是士大夫吃肉喝汤,地主舔碗,农民们望“油”兴叹。
快成秀才和成秀才之后,家里的日子确实会好过。但那也只是体面一些,要过得舒服,长出幸福肥那是不可能的。
只有举人,才有好好过日子的资格。顾应山对自己能考上举人这件事很有信心,只是哪一年考上他就不能保证了。
读完科举用书,练完字以后,顾应山悄悄出门让女短工去摘桑椹。
紫红的桑椹在粗糙的大手里洗干净。顾应山拿走了其中的八份,示意女短工吃剩下的两份。
洗干净的桑椹放在书桌上。左边是一本农书和一本律书,右边就是桑椹。顾应山左手翻书,右手喂食。这一套他从小就这么干,不会污了书。
这样的时光太惬意了。于是等到他吃完了桑椹的时候,安静的气氛就被打破了。不远处传来了“哞哞”的悠长的牛叫声。
接触过的牛多了,顾应山大致能判断出这是一头健康的成年牛,大概要二十两银子。
爷爷要回来了,顾应山这么想。
他连忙拿帕子擦干净手和嘴,再把桌子擦干净。最后又把书本整理好,想把自己边看书边吃东西的事情掩饰过去。
这要是让爷爷看见了,估计一顿臭骂是少不了的,打人都有可能。农民不仅尊重读书人,也尊重书本。
等顾应山收拾好出门,牛已经被赶到院子里了,爷爷后面还跟着一大堆乡亲。家里的人也都出来了,这年头牛可不便宜,能添置一头牛在乡下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秀才老爷出来了。”有人喊道。
“当了秀才老爷,才能买得起牛,顾七真是养了一个好孙子啊。”顾爷爷的堂兄说。
“秀才老爷,你家买牛了。”好事的猫眼妈说。
“秀才老爷,这牛可壮了,拉起车来肯定快。”豆子哥的邻居说。
“秀才老爷,你们家可真厉害,买了18两银子的好牛。”顾三叔的左邻说。
一大堆人跟顾应山打招呼让他很不好意思,喊他秀才老爷他就更不好意思了,强撑着颔首示意。
再看娘,奶奶和未婚妻,没人觉得不好意思,都是一副与有荣焉的表情。
顾应山喜欢观察东西,这虽然是家里的第四头牛,但它毕竟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他仔细地欣赏这头牛。
秀才老爷在看牛,本就爱牛的农民更是挤上去摸牛,牛就像一个磁铁吸引着铁屑一样吸引着人。
“这牛好,比顾老爷租给我家开荒的那头牛要好。”豆子哥的爹羡慕地说。
牛的身边男人太多,已经看过很多牛的顾家女人们也就没有围过去看。而是兑糖水给来看热闹的乡亲们喝。
顾应山悄悄找到在厨房指挥的娘:“娘,我不喜欢乡亲们叫我秀才老爷,你让他们还叫我应山吧。”
张小妹愣住了。
小妹,听到这个名字的人都不会觉得这该是秀才女儿的名字。张小妹在娘家的时候不受重视,但爹是个秀才的好处她看在眼里。
她未嫁到顾家时就决心培养儿子成为秀才,这样儿子就是老爷了,受贵人们尊重,她面上也有光。
儿子小山考中秀才回来的那天,她不知道多高兴。一波一波地人上门道喜送礼,她笑开了花,糖水不要钱似的招待出去。礼都退回去了,儿子要当清官她不能拖后腿。
张小妹哪里舍得听不到别人喊儿子秀才老爷,只是儿子一向含蓄,不喜欢这样的叫法,也实属当然。
她勉强答应下来,马上得到了儿子爱的抱抱。“娘,你真是太棒了,愿意听儿子的意见。”
出了厨房,顾应山去找桃树前的未婚妻。这时乡亲们看完了牛,都进去喝糖水了,院子里没有几个人。
“月柳姐,跟我来。”顾应山指着牛棚里的牛,做贼一样小声地说。
“你是想骑牛吧”李月柳一眼就看透了未婚夫。
“是啊是啊。”顾应山把未婚妻拉到牛旁边,叫她保护自己,他要坐在牛背上玩。可是牛太乖了,很轻松他就骑着牛走起了路,他立刻对牛失去了兴趣。
“月柳,你也上来玩玩呗。”顾应山盛情邀请未婚妻坐在牛身上。
李月柳才不害羞,麻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