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快穿之绛珠无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章 第十七章寿筵(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在黛玉前世的印象中,元妃省亲那一次,可谓热闹到了极致,如同繁花着锦、烈火烹油一般,外人看起来艳羡不已,但事后想想,那大概也埋下了贾府败落的一颗种子。

    她自己再过了年也十一岁了,许多事情,还是尽早打算起来比较好。

    这么一想,府里那些盖园子、预备迎接贵妃的事,便似与她无干。虽然这时她还不能单独出府,但有李大娘和余大娘在,不时以“给姑娘买办纸墨”等为名出府去,早往城外那庄子看了好几趟。

    黛玉这时方知,李余二人虽不是林家老人,却是林海精心挑选的,庄院管家上都是一把好手。两人轮流出去,不多久就把庄子打理得清楚,携了账目回来,到晚上没有外人的时候,就给黛玉一笔一笔地讲解过。

    黛玉从不通这些事务,但心思灵巧,一点就透,到后来李余只提个头,她便能从中生发出其他来,喜得两人合不拢嘴地笑。

    李大娘是个嘴快的,便抢先道:“先前我们来时,只道老爷是读书人,姑娘又是千金小姐,指不定说我们俗了,不爱听这些。谁想姑娘一拿起来,比我们加起来都强!”

    黛玉笑道:“是你们教导的好。”但听着两人都夸,心里不免得意,又道,“世间事最重道理,道理搞清楚了,‘触类旁通’也不是什么难事,端看是否用心而已。”

    说着自己也觉得自夸得过了,低头抿着嘴笑。李余二人也和她熟了,就势儿打趣了一番方罢。

    如此日子便如流水一般,转眼到了次年正月十五,就是元妃省亲的正日子了。

    黛玉和宝钗一样,都是府中亲戚,跟元春从未见过,只缀在三春后面,见了座上元春就谨慎行礼,也不多打量些什么。

    府中长辈都知道元春在家时,是最爱文学一道,果然见了姊妹众人,外加一个宝玉,一时兴起,便请各人以园中匾额为题作诗。因宝玉启蒙是她亲自教的,又点了四处自己极爱的景致,命宝玉单做。

    黛玉这一日的心情与前世大相迥异,趁众人不理会时瞥了一眼元春,见她二十几岁年纪,脸上神色却没有多少欢喜,双眉之间反带着些忧愁,心里便不禁一叹。

    说是贵妃,其实还不是御园中众多打熬日子的女人中的一个,恐怕连府里的姨娘都不如。只可恨贾家为了富贵不倒,竟将好好一个女儿送到那种不见天日的去处。

    正想着,听上面宣时辰,请各位姑娘呈上诗作,才忙忙地提笔,将自己前世写的“世外仙源”为题一首五言律随手挥就,一同交了上去。

    一转头见宝玉还在桌旁,一边擦汗,一边叼着笔苦思,心里也不禁好笑。前世她见宝玉用功,便帮他捉刀,写了一首,还被元春点了四首之冠。如今黛玉是不想在这里卖弄才学的了,也不知那善解人意的宝姐姐,会不会替他当这个枪手。

    只见宝钗果然过去,悄声和宝玉说了些什么,宝玉点头答了。两人又商量一阵,宝钗才转身走开。

    近日宝玉和宝钗也越发混得熟了,两人在一处玩笑的时候,比之前和黛玉之时也不遑多让,因此众人皆不在意。

    只有黛玉默默坐着,一抬眼看见上面元春的目光正停在宝玉身上,过不多时,又笑着点了点头。

    及至元春点评众姊妹诗作时,尤其夸赞了黛玉和宝钗二人。宝玉四首诗虽平平无奇,但元春还是笑赞“大有进益”,很是欣慰。

    自管有人高兴,有人淡然,有人失落,这一日的会面终究是结束了。

    黛玉心里原没放下元春这些事,当日虽觉得她有些可怜,但毕竟是贾府的事,自己纵然同情,又哪里管得到!于是还回房中,跟着李大娘余大娘习学看账管庄子之类庶务。

    没过几日,又听说宝钗生辰将近,猛省起她是正月廿一的生日,今年已是及笄的年龄了。回想起来,前世她生日也无甚大事,虽见史太君有些兴头,意思叫众人一起热闹,但也不与自己相干。

    谁知还不到廿一日,外面又传来消息,说是北静王府二月里办赏花会,特地要请贾府女眷,因此提前来下帖子。

    这却是前世不曾有过的事。黛玉想了半天,总想不起是自己身上不好错过了,还是贾府诸人亦不曾前往。再细打听时,原来花会正设在二月十二日,那是黛玉的生日,虽不比宝钗今年是个大生日,但也做了寿面,众人团团坐了一回。可见其时并没有花会这件事。

    又想从自己重生一世,林海至今健朗,这是与前世最大的差别,其余如宝玉、宝钗、众姊妹所言所为,也不尽与前世相同。可见这天道之下,各人命数虽有定论,却也不是一丝一毫都不可改的。

    那么北静王府与贾府交好,是以邀内眷去赴花会,也不足为奇。

    她是如此想,但迎春、探春等人其实也很少出门,听到这个消息,无不欢欣雀跃,各自忙忙地打点衣裳首饰,只盼到那一日更出众一些,倒把宝钗庆生之事又靠后了。

    到了正月二十一,自然又是凤姐安排下了戏酒,贺宝钗及笄之礼。黛玉已出了三年孝期,略换了几件颜色衣裳,前去应个景儿。席间见宝钗丰姿绰约,举止和宜,当真有些雍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