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使命之皇帝要自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四十二章 文天祥的命运(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赵昺点头,心情复杂的转身向岸边看去。

    见赵昺已经安全抵达河中央,文天祥转身跨上战马,大声说道:“将士们听令,全体上马,跟本丞相去会一会叛军。”

    “遵命!”

    龙卫纷纷跳上马背,没马的敢死队员便与龙卫合乘一骑,跟随着文天祥向西面官道疾驰而去。

    文天祥前脚刚走,沿着河堤衔尾追来的数百叛军便赶到了方才赵昺聚集的岸边。

    为首的蒙古将领向广安河瞥了一眼,没发现什么异常,便带着叛军向马蹄声追去。

    看着在黑夜中消失的叛军,赵昺趴在巨石上,任汹涌的洪水从身上流淌,心里却如刀绞般,一股悲伤涌上心头。

    文天祥没有按照之前所说,带着龙卫和敢死队沿着河堤向下游的树林跑。

    而是直接去官道将所有的叛军引开,只是为了给赵昺的逃走争取时间。

    就凭剩余的那二十龙卫以及十几个敢死队,如何能是四千余叛军的对手?

    更何况大部分还是一人双马,速度上更是难以与四千战马充足的叛军匹敌。

    虽然经过赵复国等八十龙卫的一番冲杀,祠堂正门的叛军有了一定的损失,士气也十分低落。

    可叛军主力犹在,四千也全都是轻骑,文天祥要想带着龙卫及敢死队逃出生天,几乎是不可能。

    显而易见,文天祥是奔着牺牲而去。

    赵昺很难过,难过的是自己不想让人为自己而牺牲,但是赵复国和八十龙卫,以及文天祥与剩下的龙卫、敢死队,都将因自己的决策而牺牲。

    本来按照赵昺的想法,利用他这个皇帝及几个月战友的身份,留在叛军阵中。

    加上李恒这个内应,必能够在大战中带动那些始终摇摆不定的叛军临阵反戈。

    可巴雅尔没有按照赵昺的思路来,直接派人送赵昺去大都。

    这也就间接导致这些龙卫和敢死队的牺牲。

    而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大宋将士,在战场上流血、牺牲。

    赵昺暗暗叹息:“一将功成万骨枯”!

    若要实现光复大宋的梦想,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许多多的人要为之牺牲。

    除非赵昺放弃这场关乎天下的游戏,可赵昺现在能放弃吗?

    且不说为了这个梦想,已经牺牲了太多太多的人,如果赵昺放弃了,怎么对得起这些人?

    光就现在这种一触即发的局势,以及赵昺在这个棋局上布置的众多棋子,现在的赵昺是无论如何不能也不敢放弃。

    想着想着,赵昺却觉得愈加的愤怒。

    从前世刘子龙为了家族那个不知所谓的使命开始,一直到这个世界上遇到了这个时代的刘家人—了尘和尚。

    冥冥中,赵昺有一种模糊的感觉。几千年来,刘家一直守护着那个使命,虽然到得后来,使命是什么都弄丢了。但每隔几十年,当那道“天门”再次开启时,刘家还是一如既往的将家族优秀的子弟送入进去。

    当然,这中间有人像赵昺这样,乖乖的进入了天门,也有人像了尘那样选择了逃避。

    毕竟面对未知,接受也好,逃避也罢,都是人之常情。

    这些进入天门之人,是否像自己一样,成功的穿越了时空,还是在天门中被那无情的黑洞给撕碎了肉体,也粉碎了灵魂,这都不得而知了。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刘家的祖先不可能吃饱了撑的,让后辈子孙穿越着玩,这里面肯定会有目的。

    作为曾经的理科状元,赵昺的逻辑思维很好。这背后的目的,赵昺一推断就能想象的出来。

    穿越时空,要么在历史的大潮中被深深掩埋,激不起一丝浪花。

    要么逆天改命,彻底的改变历史,将历史带上一条崭新的道路。

    对于这两个结果,赵昺相信刘家祖先是愿意看到后者的。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刘家祖先为何要改变历史?

    如果每隔几十年就有一个刘家人进入天门,可为何经过了几千年,一直到后世刘子龙的二十一世纪,历史也只是按照史书上所写,如滚滚长江,不停的向东流逝着。

    没有一丝波澜,也没有一丝涟漪。

    那也就是说,历史并没有按照刘家祖先的安排而改变,抑或是我们所看到的历史本身就是已经改变的历史?

    这些本身就是玄而又玄的问题,此时的赵昺也没法去证实或者查询。

    可眼前的事情却又仿佛说明了点什么:在正史中,文天祥早在被抓去大都时就被忽必烈处死了,可因为有了自己这个穿越者,忽必烈却鬼使神差的将文天祥给送了回来。

    文天祥的命运其实已经改变,可也就经过几个月时间,上天再次开了个玩笑,文天祥因为要救自己,再次将他送上了不归路。

    难道说,历史就如那条几千年如一日的长江一般,即便中途因为某种原因有了支流,可那些支流在与主干分开一段时间后,最终还是会再次汇入长江,涌入东海。

    赵昺摇了摇头,想将纷繁的思绪抛去,可却激起一阵小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