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的最终目的,程山长就在山上,等回京就能继任为下一代楚王的荀玉推门进来的时候,他正背着手欣赏着院子里的枇杷树。显然,老尚书虽然身为山长,但也不是什么时候都有事情的。
“见过伯父。”
荀玉依旧保持着身为楚王一脉的偏偏风度,和程山长行礼。老尚书哈哈一笑,就把人领到了景色优美的积翠亭。
两人相对而坐。老尚书摸了摸自己油光水滑的胡子,眯着眼,略显浑浊的瞳孔里满是深藏不露的智慧。
“侄儿上山,可是有什么事要告诉老夫?”
荀玉捏了捏袖口,心跳忽然就在这一刻加速起来,此前在寺院里的看到的那抹影子,忽然又浮现在了眼前。
当真是奇了怪了,他在京城里住了十多年,什么千姿百态的豪门贵女没有见过,从来都没有动心,可偏偏就是这一个,令他至今都有些难以遗忘。
更别提这个傅姑娘,还对他有着救命之恩,让楚王的爵位不至于旁落到那些不成器的子孙头上。
“小侄这一次来,是想来感谢伯父的。”
荀玉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就让人把准备好的一对玉璧给拿了出来,这是和田产的羊脂碧玉,虽不及羊脂白玉那样珍贵,却仍是色泽均匀,油润生光,是难得的佳品。
老尚书盯着那对玉璧看了一眼,若有所思地翘了翘嘴角。
“我收留你,本就是看在你爷爷,你父亲和我相交一场的份上,还谈什么谢礼?你这回送东西过来,恐怕不止是如此吧?”
“伯父雪中送炭的恩情,怎么是区区两块玉璧能抵得上的?这一次来,的确是有其他事来谢伯父。”
说到后面一句,楚王世子已然是有些皮薄地红了脸,耳朵尖尖上不知不觉地就染上了一抹红色。
“这对玉璧,是我来感谢伯父替我找了个……找了个好王妃的。”
再是羞涩,他终究还是把后面半句话完整地说了出来。
思考再三,他终究还是决定把傅抱月娶回京城,成为他的王妃。
……
老尚书终于动容,老者旋即抬起手,给荀玉到了一杯茶水,来掩盖脸上一闪而逝的惊容。
“你当真要,当真要把我这弟子娶为正妃?!你这么做,京城里的老王妃可不会点头。”
他原想着傅抱月这个身份,做个侧妃就够了,哪里会想到楚王世子竟像是碰到了真爱,要不管不顾地把人册为正妃?
“当然。”荀玉抬起头,目光炯炯,“我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将傅姑娘立为正妃为好。”
“一来傅姑娘对我有救命之恩,我就算送去再多金银,那也是不够的。二来,如今朝廷已经开始调军,那安王如今就算再尾大不掉,他也蹦跶不了几天。可扳倒安王之后,难保不会有几条漏网之鱼,要是等他们打听到傅姑娘和我的关系,难保不会动手报复。”
“到那个时候,傅姑娘全家难免就有惨祸发生,而我又远在天边,无法援手。她救我一场,到头来反倒要因我而受罪,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反倒不如将她立为正妃,让她一辈子安乐富贵地活着,也不受侧妃欺负。三来……就是我楚王一脉,已经不能再和朝中的高门有来往了。”
……
老尚书脸色一凛,紧接着就是一阵惋惜。
荀玉没出口的意思,他心领神会。
当年异姓封王的足有五家,当年开国之君还在,自然没什么,但是帝位一代代传承下来,天子们早就把异姓王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无时无刻都想要拔出来。想要活命,就得夹着尾巴做人,别娶什么了不得的门阀之女,让天子起了疑心。
而对楚王有着救命之恩,身份却并不高贵的傅抱月,也许不是老王妃眼里最好的,却是最合适的人选。
他这个忘年交什么都好,只是出身所限,一辈子都只能当个悠游山水,不爱江山爱美人的闲王了。
“你已下定决心?”
“伯父,我已下定决心,哪怕我娘不同意,我也要上书陛下,让他亲自给我赐婚。等我除服之后,就给傅姑娘家里下聘。”
荀玉轻吸一口气,像是下了什么决心。
为了家族延续,他必须这么做,更何况,他对那傅姑娘,也未必不是全无好感。
“既然如此,那你好自为之吧。这点子东西,就送来给你,当做老夫对你们大婚提前的贺礼吧。”
老尚书摇着头,轻轻抖了抖袖子,两块做工精致,水头极佳的翡翠玉佩就滑到了掌心。
却是一对龙凤玉佩。
“侄儿在此,就先谢过伯父的贺礼了。”
荀玉深深看了一眼老尚书,伸手将这对龙凤玉佩紧紧地攥在了手里。
他不是反复无常的人,既然在下定决心将傅抱月娶回王府,那就一定会让她成为正妃。
哪怕前方有重重艰难险阻,他也一定会和傅抱月两人白头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