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全花在了慕家三兄妹身上。
短短的一辈子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如今换做了她,若是沈家人真能做到,老死不相往来,还自罢了。
若是不识趣还要凑上来,不管是抱着什么的心思和目的,都别想再占她一点便宜。
因此只做无事一般,点点头,说明日会去。
于柱子见沈佳言这样,想着她如今也圆滑世故了许多,加上他高升了,沈家人再没眼色,想来也不会在他家闹起来吧?
也就起身又叮嘱了几句,就回家去了。
按照本地的规矩,这谁家孩子抓周宴,娘家要送鸡蛋,送米糕,还要送一根葱,代表步步高升,聪明伶俐的意思。
若是娘家富裕一些的,还会给孩子做两套衣裳,再加一个平安长命锁就是了。
而普通的亲朋好友,也就是凑趣,封个红封,或者送点鸡蛋什么的,也就是了。
沈佳言跟于家这种关系,太贵重了她送不起,于家也收得不心安,还不如就封个红封最恰当。
倒是也省心了,不用去挑礼物了。
去找店小二要了一张红纸,裁成了红封,里头放上了五十个铜钱,就已经是极难得了。
第二日。
天气晴朗,一大早就有喜鹊在葫芦巷子口的柳树上吱吱喳喳的叫着。
于家天还没亮,院子里就掌灯,开始忙活了起来。
本来只是周岁宴,只打算请亲朋故友,小孙子的外家那边,也就简单两三桌客人,自家请街坊邻居帮忙,也就是了。
可这不是于柱子升成班头了么,估摸着今日的周岁宴上门的客人恐怕要比预计的多。
说不得还来几个有头脸的人物,这请街坊掌勺就有些不够了。
索性连夜去请了酒楼里的掌勺师傅,又定了菜单,这不早早的就起来采买各色食材,打算做个流水席呢。
附近的街坊邻居也得了消息,家里得闲的婆娘,早上就都来帮忙了。
摘菜,洗菜,淘米做饭,给掌勺的大师傅打下手,都是惯了的。
而且于柱子成了班头,这附近的街坊只有巴结交好的,这些婆娘忙得脚不沾地,都心甘情愿。
于家人更是一个个喜气洋洋盈满腮,从太阳一树高起,就陆续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