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魔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九十三章 封侯(2/6)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耻,喊了很多遍口号。

    【推荐下,咪咪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mimiread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但在官家和几位相公们眼里,

    这钟家兄弟俩这是在一唱一和玩儿政治太极呢。

    主意是钟文道,说不适合北伐;

    然后钟文勉再上,表示军心可用,军心还是向着朝廷向着官家的。

    这种政治态度的调和,可以算是政坛老手段了。

    钟文勉甚至自己都不清楚,他一次次递送上去的折子,全都成了中和其哥哥观点的调料。

    一直到钟文道病故,

    朝廷清楚,

    就算不北伐,

    就算真的作壁上观隔岸观火,看着燕人打楚国,

    再怎么着,

    自己的三边那里,得有一个武将话事人在吧?

    否则,

    这像什么样子?

    接下来,又是各方的博弈。

    而这时,钟文勉的折子,可谓是三日一发,主题就是,

    北伐,

    北伐,

    北伐!

    这下子,朝堂大佬们终于明白过来,原来钟家兄弟俩,居然真的是政见相违背的。

    但问题是,

    老钟相公病故前,根据军中银甲卫的汇报折子,外加其最后送上的一份言辞激烈的折子,再加上最后其身死的效果加成,

    让朝堂大佬们一下子陷入了一种,老钟相公说的话,才是对的的观点。

    至少,

    眼下不适合北伐。

    至于楚国,

    楚国就靠自己吧,看样子,是能挺住的吧?

    彼时,

    镇南关还在楚人手中,郑伯爷已经坐船顺着望江向南入楚了;

    但从整体旁观者视角来看,燕楚之战的战局,还在镇南关一线,这证明楚人还是很能扛的,那就不急了。

    也因此,选帅的迫切性,又降低了。

    倒不是尸位素餐,人浮于事,而是乾国,实在是很难找到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帅之材。

    最后,

    慢慢腾腾地,

    还是下了一道旨意,让钟文勉暂代老钟相公的位置,同时叮嘱姚子詹这个三边都督,控制好后勤,防止钟文勉立功心切一意孤行。

    而另一边,

    一直等不到来自朝廷回复的钟文勉,颇有一种心灰意懒的意思,总觉得自己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这一腔热血,终究是错付了。

    然后,在某一日,他点了三千骑,向北。

    早些时候,

    钟天朗常常会带着乾国骑兵北上,袭击一下燕人的军寨,打劫一下商队什么的,一方面是因为他年少气盛,另一方面是因为乾国确实需要这些胜利来提振士气;

    哪怕,这些小小的“大捷”对整个局面,并没有什么影响。

    但现在,钟天朗自从当上驸马爷之后,早就不干这种事儿了,昔日曾追杀过郑伯爷的银枪少年郎,也已经变得沉稳了很多,开始关注于军中俗务,以练兵磨阵为主。

    再加上钟文道临死前的遗言,让钟天朗将心中的傲气暂时放下,不再像以前那般整天想着北伐用兵,总之,就是成熟了。

    而他的叔叔,

    却接替了他的位置。

    但钟文勉的运气,是真的有点差。

    因为就在那一日,

    大燕大皇子姬无疆,也亲领了五千骑出来,目的是为了主动挑衅,给乾人施压,用胁迫的姿态迫使乾人动歪脑筋。

    两国交锋,真正有底气的一方,才懒得去做一些小动作,而姬无疆明白,此时的大燕,在这处战场上,恰恰是没底气的一方。

    大燕主力,数十万铁骑,全都在晋东,国内,今年旱灾极为严重。

    所以,

    对于南边,对于乾国,能不大打,就不大打,小小地搞搞摩擦,制造制造紧张氛围,让乾人收拢起火中取栗之心即可。

    或许,

    冥冥之中,是真的有这种气运的;

    这就像是郑伯爷常常调侃的那种拿着主角模版的男人。

    在那一天,

    在那个晚上,

    在那片林子外,

    大皇子率领的燕军骑兵,和钟文勉率领的乾国骑兵,

    相遇了。

    本来,两方骑兵相遇,打不过,逃,是大概率能逃得了的,无非是往自家方向逃,对面,也不敢过分深入去追。

    谁料得,

    燕军这边是分成了三个部分在行军。

    钟文勉以为自己碰到了软柿子,仗着兵力优势,想要一口气将这支燕军吃掉,然后,他就被大皇子给包围了。

    这支乾国骑兵的素质,其实是不错的。

    在钟文勉见势不对,下令突围后,依旧有一千多骑杀了出来。

    但唯独钟文勉,被骑着貔貅的大皇子直接盯上。

    很荒谬,

    很像戏文里的一幕,

    但现实,往往比戏,更像戏。

    大皇子骑着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