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民法问题。
此次编纂《大秦刑律》,功劳最大的是包拯,其次是已经调任的狄仁杰。
因此严洛当下命人将《大秦刑律》内容铸为大鼎,放置于严城刑部衙门之前。
同时刊印成册,供浑河学宫设置的图书馆收藏、传阅。
而后,便传诏封赏、嘉奖包拯、狄仁杰两人。
包拯,原正六品刑部员外郎,县士;拔擢为正四品刑部左侍郎,晋爵邑卿,食邑五百户,加封内阁中枢司大夫。
狄仁杰,原从八品承务郎;拔擢为从六品曲阳郡通判,加爵县士,食邑百户,代理曲阳郡全境事务。
此外,再让人赏赐金银珠玉等。
对于参与编纂刑律的其余人员,皆有封赏。
最后,严洛突然想到了什么,随后亲笔题词: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这句话出自五代十国时后蜀之主孟昶,后来宋太宗将这十六字刻石立在各地衙门前,让办公的官员抬头就能看到这句话。
当然,这种警句起到的作用有限,但能够让一些有底线的人产生共鸣,就已经非常难得。
随后严洛命人将这十六字颁布各州、郡、县,刻为戒石,立在各地衙门堂前。
一番操作下来,严洛仁义爱民的名声,倒是更加响亮。
秦国百姓对于严洛这位君主,更是敬爱有加。
十一月底,突然有人奏报严洛,说浑河学宫之中,有人连续十几日投书孔丘,声称能观天象,测灾厄,明年大虞北国各地,有大旱之征兆。
而且未来很有可能会产生大规模蝗灾。
一开始学部并没有当回事,毕竟自从边卫为秦国勘探出石炭,被国君亲自接见、封赏之后,每天都有五花八门的民间奏疏投来。
但大部分其实都是沽名钓誉之徒,又或者纯粹装神弄鬼。
眼下对于这类奏疏,第一关是要先在浑河学宫之中正统学子手上过一道,由专精该类的学子面试投书者,然后评定是否可靠。
之后若有些道理,奏疏会送到孔丘那边,再由内阁中枢司进行鉴定。
而此次投书之人,最初语焉不详,但后来一封封投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