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君之所以将白陶下狱,虽然借口是白氏走私铁器入秦,但实则自身心胸狭窄、贪婪无度。
毕竟封国铁矿产量、消耗派专人一查便知。
这借口不过是为了攀诬白陶罢了。
那么上策,就是捏住封君最为珍惜的宝物为把柄,令其投鼠忌器,只能主动放走白陶。”
严洛有些疑惑道:“但急切之间,很难探查到封君此人喜好,又如何能要挟对方?”
孙武自信道:
“世间贪婪者,最爱惜自身!
若君上主动许诺以城池土地交换白陶,选择某处进行君主会盟,到时候,再以猛将劫持,何愁封君不乖乖就范?”
严洛哑然失笑,这方法,听起来好像曾经历史上的诸侯也用过。
比如大反派秦昭襄王,就曾经借着会盟扣押楚怀王,逼迫其割让土地。
不过楚怀王本身也比较刚硬,直接拒绝了,最后客死异乡。
虽然足够无耻,但这也不新鲜,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尔虞我诈的巅峰。
秦国本身也被晋国骗过很多次,比如晋国公子夷吾逃亡秦国,承诺秦穆公只要护送他回国继位,就答应割让河西之地。
结果这玩意回去之后直接食言了。
后来晋国发生饥荒,问秦国借粮,厚道的老秦人不计前嫌借出粮草。
没过两年,轮到秦国闹饥荒,于是问晋国借粮,结果晋国反而趁着秦国饥荒出兵攻打!
所以等到战国时候,秦国也开始逐渐狡诈起来,兴许就是被骗次数太多,吃一堑长一智的结果。
孙武这上策,倒是符合兵不厌诈的理念。
而且比起派兵强攻劫狱,又或者交出财产任人鱼肉,这计策的确最能够掌握主动权。
同时封君此人性格,也不如楚怀王,毕竟后者在历史上还是有所作为的,并不算昏庸无能之辈。
之前在赤泉会盟时,封君那嘴脸严洛想起来也觉得生气,坑这种人,他完全没有心理负担:
“好,那这件事就交给你办,我会让张贤等人全力配合,拟好外交会盟书信之后送去封国!”
孙武点头道:
“不过秦、封两国之间隔着梁国,听闻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