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一封电报。”
李铭往最近的电报局开去。
八十年代的通讯方式就是信件、电报、电话,写信太慢了,国际长途有可能会被那啥,所以赵小海决定用电报。
在柜台,赵小海要了电报单和笔,想了想写道:
“杨市长,谈成一笔工具订单,资金高达40万美元,需尽快生产,详细资料不便发送,请尽快派人到罗湖口岸交接产品名录,加紧生产完成订单。”
“另附联系地址,香港贸易公司电话xxx——xxxxxx,地址:湾仔xx大厦8楼818室。
发电人:赵小海。”
最后填好接收人和接收地址。
现在没有网络,绿城也没有传真机,产品资料那么多,又是型号又是数据的,不可能以发电报的方法发送过去,叫他们派人来深圳拿资料是最快的方法。
他们过来需要大概三四天,
赵小海这边也正好用这段时间完成相关准备。
滴滴滴……滴滴滴
电波从香港飞到江城,电信部门派人把电报送达政府,工作人员看到电报后,立刻送到杨市长的办公室。
“领导,有一封来自香港的电报。”
杨市长正在批阅文件,听到香港电报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有谁会从香港给自己发电报啊。
“我看看。”
秘书赶紧递过去。
电报内容很简单,杨市长几眼看完,只是这几眼的功夫,杨市长的脸色从惊讶到喜悦最后到激动,变化那叫一个快。
“高达40万美元的订单,这个小赵竟然谈成了一笔40万美元的五金工具订单。”
刷的一下站起来。
拿着电报来到市委董书记的办公室,一脸激动道:“书记,你看看这个。”
说着把电报递过去。
董书记看看一脸兴奋的杨市长,笑着道:“什么事这么激动,可很少看你这样。”
说着接过电报。
一眼扫完。
董书记抬头看向杨市长,语音也带着激动。
“40万美元啊,这可是不小一笔订单,确定了吗?”
“还没有,不过我相信小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