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家族必兴。\"
\"晋王与燕王自幼跟随太子殿下,关系较其他藩王更为亲密。因此,殿下若不经常彰显存在感,陛下往往会忽略您。\"
\"殿下越是急切地建功立业,就越会被陛下看重。\"
“因为陛下所求的正是‘次子以奇策为锋’。”
------------
长子持重为固,次子谋奇为锋?
朱棣反复品味这句话,觉得其中确实暗含深意。
自古以来,长子肩负着家族传承的重任,而次子则被寄予更多冒险与开拓的期望。成功则荣宗耀祖,失败亦由长子庇护。
他与兄长们的相处模式便是如此。
每回藩王们惹出麻烦,总是由太子朱标出面化解。
这也正合父皇的心意。
姚广孝微笑说道:“如今,陛下最需要的是让秦王和晋王同属‘次子’之列,既不能超越他们,也应与其并肩。否则一旦两者差距拉大,殿下在陛下心中的分量恐怕会日益减轻。”
“殿下所能掌控的军备也会随之减少。”
“殿下能否接受这个现实?”
朱棣沉默地摇了摇头。
他自小便对军事充满热忱。
三岁时已开始习武,十四五岁时便嚷嚷着要奔赴战场。
镇守北平时,更是每日操练亲兵,只为将来能获父皇准许,亲临沙场,建功立业。
然而时至今日,
父皇显然更为倚重二哥和三哥。
因为他们早已经历过战火洗礼,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而他,还未曾独当一面。
朱棣内心始终隐隐不安。
随着年岁增长,他对权力的渴望愈发强烈,对父皇早早在太子之位上确立大哥一事深感遗憾,这种情绪不仅他有,秦王和晋王同样如此。
这也是姚广孝选择追随他的缘由之一。
姚广孝提议道:“我建议殿下奏请开采矿石,一方面通过此举制作农具,提升顺天府的农业产量;另一方面借此展现殿下的抱负,表明愿为国家尽忠,而非仅满足于做一个无作为的藩王。”
“如今太子殿下地位稳固,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