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
朱元璋合上了账本。
正如夏白所言,他确实每月都会向工人发放工资。
若按平均值计算,这些工人的月薪甚至超过了许多明朝低级官吏。
在这样的成本下,夏白仍能保持每月四千两银子的盈余,虽然这种情况不常发生,但也足以显示其中蕴藏的巨大利润。
然而,开创“”的先例,那是绝无可能的事情。
官府绝不能涉足商业活动。
夏白深知,单凭这一点,无法说服朱元璋。
朱元璋也不会轻信。
从某种意义上说,朱元璋具有很强的排斥心理,对元朝遗留下的东西非常反感,而元朝统治的一大特点便是实施包税制以及极其恶劣的。
至于商人。
朱元璋内心深处是打心底里厌恶他们的。
允许商人存在已经是极大的宽容,让他主动接受并推广“商官”政策,让官员可以经商,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夏白平静地说:“在陛下看来,钱粮不过是数字而已,朝廷缺多少,向天下百姓征收便是,只要不是过度剥削,朝廷根本无需如此大费周章,还冒着官员的风险,最终得不偿失。”
朱元璋沉默不语。
其实他对这种说法是认同的。
一直以来,他对经商这件事都不屑一顾。
夏白继续说道:“这就暴露了陛下治理国家时的一个重大问题,即不懂得如何管理经济。”
“陛下日夜不懈、手不释卷的事迹,天下皆知。”
“也因此受到众多读书人的尊敬。”
“但在臣看来,陛下其实是‘未读透书’的。”
“确实,陛下博览群书,无论是史册还是圣贤经典,兵法韬略都能信手拈来。对于历代王朝兴衰成败的得失,陛下更是了如指掌,常以此为鉴,欲使大明避免重蹈覆辙。陛下几乎无所不察,然而,在下以为,陛下忽略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学问。”
“正是经济之道!”
“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
“民间有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金钱虽非万能,但缺乏金钱却万万不可。陛下对元朝的包税制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