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的原因。
郭桓早已洞悉。
就在于皇帝对北元始终存疑,一心想要彻底消灭北元,可自朝廷建立以来,已发起五次北伐,消耗了大量民力财力,短期内难以再次筹措那么多钱粮。
正因如此。
户部尚书频繁更换。
从最初的粟恕,到后来的“代理”之人,再到现在的徐铎,短短两年已换了三人,但均未能达成目标。然而皇帝并未放弃,不断施压,要求他们备齐北伐所需的粮草。最终户部确实想出了办法。
那就是提前征收。
提前向地方商贾和里甲征收未来数年的赋税。
不过,这些手段都是见不得光的,其中暗箱操作的空间极大。
而这一切都在户部的默许下悄然进行。
不管是郭桓、徐铎,还是左侍郎王道亨、侍郎胡益,他们都明白一点:这是私下的行为,并未得到“朝廷”的认可。那些额外的摊派任务,最后都不会兑现,也无法兑现。
因此,最终必定会有人承担罪责。
在被皇帝从户部尚书降为副职之后,郭桓内心其实暗自窃喜,毕竟不用担起主要责任了,即便日后真的引发民怨,那也是徐铎的事。他未曾料到,皇帝并未按照他们的预期行事,而是直接下令查账,这让郭桓开始感到不安。
户部的账目,表面看似无懈可击,但一旦深入核查,问题便会暴露无遗。无论最后将责任归于谁,这个人恐怕都会面临极其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牵连九族。这样的结果是郭桓无法承受的,他愿意承担部分责任,却绝不愿承担主要责任。
他必须弄明白皇帝是如何查账的,毕竟身为经济领域出身的官员,他对自己的分析能力充满自信。如果能够推测出事情的结果,他就不会如此焦虑。
郭桓躺在床上,目光游离,心神不定。他试图掀开窗帘查看外面的情况,但最终还是收回了手。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了一阵喧闹声。
这让原本就心神不宁的郭桓更加烦躁,他怒气冲冲地喊道:“来人,去查清楚是谁在外面大声喧哗,让他们噤声!如此公开场合大声喧哗,实在不成体统。”
他的贴身管家郑袄立刻答应前去制止。郭桓点头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