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章 谋求安宁(3/5)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久后。

    一声尖锐的声音响起:

    “安静!”

    “圣驾来临,百官肃静。”

    此言一出,全场顿时寂静无声。

    百官低头。

    很快,一位身穿五爪龙袍的中年男子迈着稳健步伐走来,朱标紧随其后。

    群臣跪拜。

    朱元璋爽朗地挥手说道:“诸位爱卿免礼。今日乃我大明新科殿试,我大明建国已十八载。”

    “这是第二届科举。”

    “尽管此次科举略有波折,但这都是小事,好事多磨罢了。”

    “我们并不在意。”

    朱元璋豪放地开口,显得大气且豁达,他看着下方的进士们满意地点点头。

    “这次科举为我大明选拔了不少人才,广纳贤士,任人唯贤,乃是朝廷职责所在。”

    “五湖四海皆可为我大明效力。”

    “国家才能兴盛。”

    “暴元无德,对我华夏子孙多加排斥,不但不予援手,还视其为下等人,实属背道而驰。”

    “我大明则不同。”

    “不仅用才,更要重用。”

    “并且我用人不拘一格,尤其喜爱招揽各地英才。”

    “刚起步时,就曾颁布诏书:凡隐居山林或身处下僚者,务必令相关部门尽力寻访上报。”

    “当初的想法很单纯,不过是着眼于未入仕途或埋没于基层的人才,希望能网罗天下的贤能之士。”

    “这一愿望也确实实现了。”

    “得到了朱升、刘基、李善长这样的谋臣,他们为我们打开了眼界,为统一中国、复兴华夏奠定了根基。”

    “这就是我们最初选用人才的方式。”

    “建国之后,我们意识到过去选拔人才的方式太过局限,不够宽广,难以吸引足够的治国良才。”

    “于是再次颁布诏书。”

    “朝廷设置爵位和俸禄来等待天下的贤士,这本是常规做法,但如果遇到真正的贤才,怎可拘泥于常规?”

    “对于拥有大才之人,我们绝不拘泥旧例,破格提拔,只求不浪费任何一份才华。”

    “依照以往的情况,这次会试的第一名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