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免田赋,安抚民怨。”
“我读过你的《大诰》,你自称百姓的再生父母,宣扬所谓‘大孝’。”
“你的‘孝’,不过是让百姓毫无怨言地供奉你,倾尽所有为你打造千年不变的国度。”
“这种‘恩惠’,百姓实难承受,更是难以负荷。”
“你自诩爱民亲民,不过是对工具和耕牛般的怜惜罢了。”
“但应抽的鞭子,应耕的土地,一点不少。”
“冒天功为己有。”
“天地不仁,视万物如草芥;圣人不仁,视百姓如草芥。”
“而你这位圣人,正是以百姓为草芥的圣人!这样的圣人,还配称作圣人吗?”
---------
“圣人?”朱元璋冷笑,缓步走下殿阶。
背影微弓,步伐却威严依旧,气势愈盛,如烈日初升,令人无法直视。
“我们从不当自己是圣人,也从未想过要成为圣人。”
“我们同样瞧不上那些所谓的圣人。”
“我们的父母饿死时,那些圣人在哪里?”
“我们的兄弟姐妹饿死时,那些圣人又在哪里?我们在饿得啃树叶、吃泥土、当和尚、做乞丐的时候,他们又在哪里?”
“圣人?”
“一路走来,我们始终不信这一套。”
“我们只相信手里的刀。”
“你说的这些话,确实让我们有些紧张,也戳到了我们的痛处,让我们感觉被完全看透了,听到某些话时,真想一刀杀了你。”
“你让我们很尴尬。”
“而且我们所知道的,比你更多。”
“我们明确告诉你,在洪武三年,泉州发生民变;洪武四年,阳山也有民变;洪武五年,潮州起事;洪武六年,罗田不安分;洪武七年,儋州动荡;洪武八年……”
“自大明建国以来,各地就没断过。”
“只是最近两年,参与的人少了,规模也变小了。”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你不屑一顾的‘知丁路引’,我们正是依靠它,牺牲了天下的流动性与活力,却换来了大明的长久稳定。”
“我们从未隐瞒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