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9章 敬意(3/5)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了。”

    “这或许是私盐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朱元璋点点头,问道:“你们有什么办法改善?”

    余熂看了看周围的其他人,见无人主动发言,略加思索后继续说道:“我认为应该将灶户生产的食盐分为正盐和余盐两类。”

    “正盐由官府收购,即官府提供粮食和金钱,灶户上交的食盐归为正盐。”

    余盐是灶户交完税后剩下的盐,官府能够以较高的价格与灶户交易,从而确保所有生产出来的盐都在朝廷掌控之中,再借助盐引进行销售。

    “臣不才。”

    “此法能有效遏制私盐交易。”

    刑部尚书王惠迪说道:“臣以为应制定更为严苛的法律来打击私盐买卖。”

    赵瑁随之附议:“臣的意见与其他大臣不同,既然按灶户数量征盐的制度存在缺陷,那就必须改革这一制度,而不仅仅是盯着私盐买卖。”

    “臣认为应改为按丁征盐。”

    “既然当前问题是灶户家庭人口差异导致的,那就不再以灶户为单位计算,而是直接按‘丁’征收,每有一名男丁便征收一份盐税,家中男丁越多,缴纳的税也就越多。”

    “此政策一方面可增加朝廷的收入,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抑制私盐交易。”

    “这只是臣的一点浅见。”

    大殿内,众位大臣争相提出自己的建议。

    朱元璋静静地倾听。

    面对这些提议,唯有赵瑁提出的“按丁征收”令他有所心动。

    北方事务已交由夏白打理。

    北方经济萧条,人口稀少,无论是产盐还是销盐都不尽如人意,若夏白能够扭转局面,也算是造福当地百姓了;然而南方则完全不同,这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私盐泛滥成灾,尤其是两淮和江浙地区。

    朱元璋对那些从事私盐买卖的商人一直深恶痛绝。

    昔的劲敌张士诚便是靠私盐发家,即便如今张士诚已经去世二十多年,江浙一带仍有不少人对他念念不忘,这全因张士诚当年对待东南地区的文人与百姓颇为优待,致使当地士族支持他统一全国,给他的统治带来了诸多困扰。

    所以,在统一国家后,他对东南地区的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