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真的信任他们吗?”
答案显而易见。
朱元璋对此毫无疑虑。
他对地方官员始终抱有戒心,认为他们私下里有所图谋,只是苦于缺乏确凿证据。如今夏白提出的建议让他耳目一新,却又感到困惑不已。
夏白傲然而立。
他平静地注视着神情迷茫的朱元璋父子。
如今的人们对于数据的运用实在太浅薄,也过于轻视。
朱元璋出身贫寒,从未有机会接触此类知识。
这是他的局限性。
毫无关联的路径可循。
长久以来的生活背景,使得朱元璋对所谓数据完全不屑一顾,他对数据的重要性毫无认知,也难以体会到数据作为朝廷掌控与了解天下的最直接工具的价值所在。
夏白抬起头。
他目光直视朱元璋,平静地说:“陛下确实不了解经济。”
------------
朱元璋怒视着夏白。
他对这个人深感厌烦,总是喜欢试探他的底线。
然而这次朱元璋忍住了没有发作。
他拿着玉如意,一边挠背一边思考。
思索片刻后,朱元璋不得不承认,夏白指出的问题确实是自己当年构建治理体系时忽略的,如果真的采纳,也不会对现有的明朝体制产生冲击。
更不会影响到税粮。
税粮是朱元璋体系的核心。
本就数量有限,绝不能轻易变动。
为确保这套体系顺畅运作,朱元璋刻意削减了官构的规模,以减少开支。
这是他从历史中汲取的经验。
历朝历代的官府都过于臃肿,每年都要支付巨额的官俸,这对民众来说是沉重的负担。而他的体系本就劳民伤财,若再维持庞大的官构,必定会让地方百姓不堪重负。
维持小型官构的最大优势,便是无需支付巨额官俸。
而且大部分官员的俸禄直接来源于官田的租金,根本无需触及税粮,至于官构的其他事务,大多依靠徭役和杂差等方式维持。
当初建立这套体系时,他并未考虑过商业因素。
因此,商业相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