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所做的,除了祈求上天庇佑外,便是抱着种种侥幸心理,认为天灾不可避免,只能尽力而为。”
“但这绝非百姓所期盼的。”
“百姓希望的是你们为天下长远谋划,将可能发生的天灾提前防范,将损失降至最低。”
“你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任由地方百姓自生自灭,等到灾难发生才开始应对,为何不能提前预防,将原本可能导致十几万人伤亡的旱涝灾害降到几万、几千甚至更低?”
“为何不尝试修建更加牢固的堤坝水渠,或者干脆改道河流,让百姓免受天灾困扰?”
“难道你们真的想不到?”
“不是!”
“你们并非想不到,甚至能做到,只是不愿去做,因为在你们看来,这样做并无太多实质性利益。”
“口口声声喊着一心为公。”
“可你们所谓的公心,全都搁在朝堂里了,对百姓和天下却丝毫没放在心里。”
“身为臣子,实在失职。”
“陛下选用人才的方法,我不完全认同,但不得不承认确实广纳贤才,不少出身寒微的人也能踏入朝堂。”
“只是应天府太过繁盛,已经扰乱了众位大臣的视听与心境,让他们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当官不替百姓谋福,心中无百姓,也不挂念百姓疾苦,只会在问题出现后才想着去补救。”
“这样的大臣,真的是大明忠臣吗?”
夏白冷哼一声,目光如刀般扫视全场,毫不掩饰内心的愤懑。
他接着说道:“如今大明国势正强,百姓热情高涨,尚能四处奔忙,若有一天四面八方都遭遇灾祸,朝廷又该如何应对,如何施救呢?”
“还能救得了吗?”
“圣贤经典讲的都是大义,为何你们只把这些大义用在指责他人身上,却不曾落在自身?”
“难道不觉得虚伪至极吗!”
“当今社会,读的圣贤书越多,反而越让人觉得虚伪,早已失去古人应有的节操与良心。”
“世风日下。”
“在这百余年里,读书人渐渐变得唯利是图,鲜有真心为公为国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