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章 堪称大任(4/6)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人物出现。作为朱家的支柱,他必须竭尽全力为家族谋划,至少要让大明江山维持得久一些。

    他不认为自己卑劣。

    成大事者,必不拘泥于细节。

    这些百姓长期遭受元军的压迫,许多人曾经食不果腹,朝不保夕。

    是他朱元璋将他们从苦难中解救出来,也是他让他们重获新生,得以享受安定的生活。

    他为天下付出的足够多。

    ------------

    当应天府乱象频现之际,在通往应天府的土路上,两辆牛车缓缓前行。

    这两辆牛车上共有七人。

    正是夏白一行人。

    夏白身着灰布衣衫,衣襟上沾满泥土,整个人显得灰头土脸,同行的花雀儿和黑娃也是一副狼狈模样。

    相较于出发时,这几个少年已然焕发出不同的气质。

    他们的身形依旧瘦弱,但眼中已透出光芒,时不时朝牛车后方张望,好似那里藏着无价之宝。

    在他们心中,这牛车承载的正是无与伦比的珍宝,足以惊动世间,至少是他所见之物中最为珍贵的存在。

    牛车上所载之物沉重无比,因此行进缓慢。

    夏白并不焦急,也没有催促车夫。他计算过时间,按当前速度,完全可以赶在殿试之前抵达应天府。

    其实,这也是他的刻意安排。

    古语云: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反之亦然。如今的洪武帝与朱标大概率认为他已经逃离。

    这种局面,夏白早已料到。

    朱元璋对士人缺乏信任,认为读书人不过是口头上讲仁义道德、君臣大义,背地里却做尽坏事、两面三刀,只会内斗的伪君子。

    他对信任毫无概念。

    夏白深知这一点,于是采取了重锤击鼓、猛药治病的方式,试图让朱元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天下的士人并非如朱元璋所想的那般不堪,而是有许多致力于造福一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真正践行者。

    这些士人理应受到尊重。

    自从离开应天府,夏白就得知了一些消息,了解到此次科举闹出了诸多笑话,而这正是朱元璋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