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评审们都在想着怎么评论的时候,散贝宁开始继续控场。
四位导师已经点评完了,接下来就该到评审团们开始点评了。
“感谢四位导师的点评,那么接下来把我们的发言时间,交给我们的评审团。”
现场的摄像机转动,锁定在评审席上的评委们身上。
作为最专业的音乐评审团,手握着最关键的票数,他们看法还是非常重要的。
张维粮率先发言:“我很喜欢子成的音乐,他的国风歌曲,对传统乐器的使用,经常能让我发出这类乐器竟然还能这么用的感叹。”
“青花瓷的编曲听感非常的棒,仅仅只是几样传统乐器的使用,便营造出了独特的华夏风格。”
“这首青花瓷在我这里能拿满分,希望我们的子成能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国风歌曲。”
作为萧和笛子的演奏家,他非常希望国风歌曲能够持续的发光发热,能让越来越多的人领略到传统乐器的魅力。
评审席上的其他传统乐器演奏家也跟着点头。
宋子成的编曲方面无可挑剔,很难找到语言来赞叹青花瓷这首歌的优秀。
此时他们只有一个愿景,那就是宋子成能够产生更多优秀的国风歌曲。
自从刮起了国风热之后,他们这些传统乐器的演奏家们,受到邀请的演出也多了。
互联网上还有很多年轻人关注他们这些传统乐器的演奏家。
可谓是一鲸落,万物生。
只要宋子成能持续的火下去,他们也是跟着受益的。
便在这个时候,评审席上的苏伟亮教授说话了。
苏伟亮是北大教授,刘刚专门为了宋子成邀请他过来当评委的,就是想看下老学究们对宋子成音乐的看法。
当苏伟亮说话的时候,现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的身上。
苏伟亮拿起桌上的歌词,透过老花镜看了眼,心中惊叹不已。
这词写得真好,宋子成的文化底蕴,远比现场所有人想象中的都要高得多。
他觉得自己很有必要,通过自己的学识,来告诉现场的人,这首歌的词到底好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