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得越多反而越困惑。
前世的他虽然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以及大学教育。
但大多数知识都停留在概念层面,理论方面较多。
涉及具体制造的实在太少了。
如果是在现代文明社会,上网搜资料,工具应有尽有,随便动动手做一些小东西也不是难事。
只要有资金和时间,稍具动手能力的人都能制作各种玩意儿。
可在这里完全办不到。
就连玻璃是怎么做的,他也只知道主要由石英砂和碳酸钠炼制而成。
其他的技艺制作,不过是表面功夫,深层次的内容一概不知。毕竟,在前世,这些都是被归为“无意义”的知识。闲暇时分,偶尔会在网络上浏览一下,或是纪录片、短视频以及书籍中偶遇些许碎片信息,不成体系,难以深入探究,记忆也模糊不清。如今想要亲手实践,却完全无从下手。
朱允熥的目光从那些物品上扫过,直至落在书桌上摆放的文房四宝时,突然灵光一闪,计上心头。
---
御书房内,朱元璋依旧如往常般坐在案前处理奏章。这位皇帝极为勤勉,每天要阅读数十万字的奏报,并亲自撰写上万字的批示,堪称劳作不懈的典范。即便年岁渐长,身体状况远不及从前,只要病情不至于卧床不起,便会坚持工作。
“臣参见陛下!”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步入殿中,跪下行礼。
“免礼。”朱元璋头也不抬,继续批阅奏章。
蒋瓛静立原地未动,足足过了半刻钟。
待朱元璋批完几份奏折后,才停下笔,抬起头伸展了一下身子。
“近两日,炆儿与熥儿有何动静?”朱元璋语气平淡地问。
“献王殿下迁入献王府后,不少文官前往祝贺,其名单已记录于奏折之中。”蒋瓛呈上奏本,接着说道,“这些人所赠之礼并不丰厚,详情亦在其中。”
“献王接受了礼物,并予以回赠。此后,每日按时学习,清晨起身,深夜歇息,除研习诗书外别无他事。”
朱元璋接过奏折略览一番,满意地笑了。
“很好,很好。让他们搬离东宫独自居住,正是为了观察脱离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