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章 开国公府的地牢并不稀奇(1/5)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舅舅是不是听错了?你要拜他为师?你可是堂堂吴王,皇上的亲孙,高贵无比,竟然想拜一个落魄的读书人为师?”

    “你觉得我在开玩笑吗?”朱允熥说道,“行了,快叫人带我去地牢,把人放出来。”

    ……

    开国公府的地牢并不稀奇。

    在当时,多数武将和贵族家里都会有这样的地方。

    当朱允熥踏入地牢时,看见一个大约二十五六岁的男子,身穿粗布,正拿着一本书,在从上方小窗透进来的微弱光线下专注地阅读。

    即便听到脚步声,他也未曾回头。

    朱允熥暗暗点头,心中赞赏。

    不愧能在内阁担任辅臣四十载的人。

    年纪轻轻,却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沉稳心态。

    身处这等境地,依旧泰然自若,悠闲地看书。

    别说和他同龄的年轻人,就算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被关在这里,也很少有人能如此镇定自若。

    朱允熥打开牢门,走了进去。

    杨士奇这才放下书本,看向他,疑惑地问:“你不是来送饭的?”

    朱允熥笑着摇头,问道:“你被关在这里,难道不焦虑吗?怎么还能专心看书呢?”

    杨士奇笑道:“如果焦虑能让我出去,我一定会焦急万分的。”

    “反复思索,我也摸不清为何会被带到此处,更遑论如何脱身。”

    “既然如此,焦虑又有何益?”

    “不如沉下心来,专心读书。”

    “等他们决定审问我的时候,事情的来龙去脉自然明晰,那时再想对策也不迟。”

    朱允熥问:“你困于牢中,难道不担忧从此再难脱身,不害怕自身安危吗?”

    “思虑过多无用。”杨士奇说道,“既然无力扭转,再多念头不过是虚妄,徒耗心力罢了。”

    “若此生注定不得自由,也是天意使然,还能说什么呢?”

    朱允熥击掌夸道:“杨先生果然具备宰辅之才,心境如此笃定,实属难得。”

    “换了常人,纵然明白这个道理,在亲身面对时也难以平静如水。”

    ---

    杨士奇面上惊诧一闪即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