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章 题目与眼前场景毫无关系(2/5)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颂,任人吟唱。

    “妙哉!”

    “佳作!”

    “二皇子才思敏捷啊!”

    朱允炆的诗一写完,殿内便爆发出一片赞美之声。

    这首诗虽称不上绝妙,但也算中规中矩。

    既然是当场作答,不必过多推敲,随性而成。

    况且朱允炆年纪尚小,不过十来岁,能有这样的才情,确实令人钦佩。

    至于是否提前准备,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没人点破,都认为是临场发挥。

    太监将诗呈给朱元璋,老朱看过之后,满意地点头。

    朱允炆孝顺且爱读书,喜作诗文,是个合适的守成之主。

    朱元璋虽然只念过两年书,但他酷爱学习。

    即便在战场上,他也坚持读书。

    论学问,朱元璋可不是只会识字的半文盲。

    仅从文学修养来看,他的史书、诗词熟记于心,远超现代大学生。

    他注视着朱允炆,嘴角浮现笑意。

    自古以来,以武定天下,以文治天下。

    朱允炆的特质,正合朱元璋对继承者的期待。

    ……

    “昔日曹植七步成诗,今日二皇子即兴作文,堪称千古佳话。”

    “二皇子之才,同辈无人能及,竟有人说他无才,真是可笑。”

    “目光短浅者难以理解高深学问,那些妄自尊大的人不知天高地厚,以为自己很有才。”

    “他怎能与二皇子相提并论?”

    众人在朝堂上窃窃私语,话题聚焦于朱允炆,他是吕氏家族的一员。而吕氏一族素以文采见长,这使得诸多文官对朱允炆登基充满期待。

    至于那些武将勋贵,他们真的懂得吟诗作对吗?即便懂得,文官们也只会冷眼旁观,乐得在一旁看热闹。

    “三皇孙,你还有什么话要说?”文官们一个个发问,语气中透着轻蔑。

    “三皇孙,你的诗准备好了吗?”有人追问。

    “莫非三皇孙要在一炷香的时间内交白卷不成?”另一人打趣道。

    黄子澄显然不会替他解围,这意味着他根本无法提前备好诗稿。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创作一首不逊于朱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