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拜访曾庆良副书记;他调动去77年级工作已经有些时日了。
在门口叫门的时候,发现开门的动作有些迟缓,一进门就看到了摊摆在书桌上的好几本书,顿时就感觉到来的不是时候,打扰到了曾书记考研究生的功课总复习了。
三人稍微聊聊几句,连忙告辞。
出门后,两人相视一笑,一个眼神就明白了;都是读书的人,最了解时间的宝贵。
曾书记原来是非常欣赏饶立夏和忆江南的,他认为这个年级的班组干部当中,这两人是比较有头脑、知识面比较广、能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而且这两人的思维见地与他还有几分相同。
饶立夏和忆江南因为不在一个班级,平时接触比较少;仅仅是在年级学生干部会议上,大家见见面发表一些工作意见。
这回碰到了一起,干脆两人就坐在草地上,随意地聊开了。
这才发现,对学校的整体状态、年级的各种环境、党支部工作、学生干部现状和特点、社会工作和专业学习中的体会认识,居然出奇的一致,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再一聊,兴趣爱好、对一些事务的处理意见也很合拍;听到他主动介绍,家庭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那个下放在黑龙江建设兵团大他2岁的哥哥;忆江南也是与哥哥关系最密切
这两位一班二班的副班长、从中学毕业以后都经历了8、9年社会实践的磨炼……
这个年龄段的知识青年、共同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复课闹革命、接受贫下中农或工人阶级的再教育、在部队或建设兵团历练数年再走向大学。
他们有一种宝贵的原始热情和上进心、抱着对人生求索的强烈愿望、在毛泽东时代的影响下、生活道路的经历是何其相似。
他们有同样的顽强信念勇气决心、同样容易成为矛盾的焦点、同样遭受挫折、也同样都有对某些事务的超然态度
在这种责任感鼓励下的所作所为,带来的荣辱都可以化为过眼云烟。
年级或班级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是属于学生的、一切成绩都是学校的、年级领导的。
来到大学,原先出于热情自动承担的责任,在那种毫无意义的人为矛盾中开始慢慢的自我消减。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