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周晓月就是拗着一根筋,不给念书,周家父母也只能作罢。
好在周兆辉有本事,把全家人都带到了城里,这要是在农村,不念书的姑娘,早早就有媒人上门给说亲了。
别看国家法定结婚年龄是女同志二十周岁,农村人才不管这些,十五六岁就找婆家的多了去。
农村人也没啥法律意识,很多夫妻过了大半辈子,都没有结婚证。
周家又不差钱,不需要嫁女儿换彩礼给儿子娶媳妇儿,两口子就想着,让闺女多在家里养几年,期间也多物色打听着,看看有没有人品条件不错的小伙子。
等闺女到了法定结婚年龄,再把女儿嫁出去。
魏红梅自己就是过来人,知道婆家的媳妇不好当,想让女儿在家多享几年福,反正大儿子是万元户,妹妹在家吃几年闲饭也吃不穷。
想到现在家里的困境,魏红梅心事重重。
“晓月,你还想不想上学?”
周晓月一愣,不解地看着自己妈妈,她爸在说她没眼色,给哥嫂当电灯泡,她妈妈咋突然问她想不想上学?
她就不是念书那块料。
“妈。”
周晓月满脸问号。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魏红梅一想女儿没有个一技之长,就目前的状态来看,也找不到多出挑的对象。
门当户对是自古传下来的,人家条件好的,也看不上你呀!
大儿子之前是当了万元户,可周家人还都是农村户口。
万元户是有钱,也解决不了户口问题。
魏红梅就想着,让女儿和小儿子一起去念高中,念三年高中,再考大学,要是能考上大学,那晓月的未来,才是一条平坦的康庄大道。
周文山很赞成老婆的想法,以前儿子有本事,家里有钱,条件好的男同志,可能会看上他家晓月。
现在家里落魄了,要是女儿没啥拿得出手的本事,难道以后要找个农民。
周文山自己就是农民,农民多辛苦呀!
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一年不见得能攒两百块钱,一年到头吃不了两顿肉,他可不想自己女儿过这样的日子。
在此刻,周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