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财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5章 鉴宝无解天局(五)(1/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周墨取出一支狼毫笔,笔尖蘸满浓墨,在一旁的宣纸上临摹画中瘦金体题字。笔锋在宣纸上游走,力透纸背,每一笔都蕴含着深厚的功底。

    “这‘写生翎毛’四字,笔势瘦劲如铁,转折处锋芒毕露,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徽宗真迹的笔法如出一辙。”他又指着画卷上的“宣和”连珠印,放大镜下,朱砂的纹理清晰可见,“此印鉴的雕刻工艺、朱砂成色,都与宫廷规制吻合。”

    他的讲解条理清晰,每一个细节都分析得头头是道,让人不得不信服。

    孙永军听得频频点头,眼中的期待逐渐变成狂喜,脸上的表情如同绽放的花朵。

    我亦暗自佩服,他们对画作的分析细致入微,从纸张、颜料到笔法、印鉴,每一处都言之凿凿。

    苏砚秋展示的仪器检测报告,林修文对比的数据图表,周墨专业的笔法解析,让这场鉴定近乎无懈可击,仿佛是一场完美的表演。

    “孙先生,此画笔墨苍劲,气韵生动,确系宋徽宗真迹无疑。”周墨白在鉴定证书上落下最后一笔,字迹工整而有力,仿佛在书写着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

    他郑重地盖上书画斋的朱砂大印,印泥的红色在白纸上鲜艳夺目,如同鲜血一般刺眼,“与半月前那幅,当是一真一摹,前者是稀世真品,后者也有一定价值。我们会尽快地收回那一幅画作的鉴定证书,改成是临摹之作。”

    孙永军接过证书时,手剧烈地颤抖着,脸上洋溢着如释重负的狂喜,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他小心翼翼地将证书塞进怀里,眼神中满是得意与兴奋。

    “既然是一真一摹,两幅画一模一样可以理解,但为何连收藏家的印章都一样?”我忍不住心中的疑惑,开口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安。

    周墨推了推眼镜,神色自若,仿佛早已料到我会有此一问,“当然是有人心存侥幸,得到了临摹之作,又见过真品,所以就将之加工成了赝品,期待能私下卖掉。那可是价值好几亿啊。”

    他的语气平静而从容,仿佛在讲述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故事。

    “我们得赶紧收回鉴定证书,否则麻烦很大……”苏砚秋和林修文也都面露紧张之色,纷纷附和,表情严肃而认真,仿佛真的在为即将到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