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我们来到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摊前。
褪色的蓝布随意地铺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锈迹斑斑的铜钱杂乱无章地散落着,表面的铜绿记录着时光的痕迹;几枚银元、银元宝静静地躺在那里,真假难辨;还有一个看似普通的茶壶,表面的釉色黯淡无光,仿佛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尘。
在摊位的最角落处,放着一个不起眼的木盒,宛如被遗忘的时光碎片。
我松开李箐的手,缓缓蹲下身,指尖如同灵动的舞者,依次点过摊位上的物件。
“2024年仿造的天眷通宝,无价值。”
“2000年仿制的袁大头,无价值。”
“2022年景德镇生产的茶壶,非古董,无价值。”
这些信息一一浮现脑海,是财戒的鉴定结果。
最后,我拿起了木盒。
它的边角磨损严重,岁月的侵蚀让它原本的棱角变得圆滑,厚厚的灰尘遮盖了原本的木纹,仿佛给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盒面雕刻的缠枝纹早已模糊不清,只能隐约看出一些线条的轮廓,几道裂痕横亘其上,如同历经战火的伤疤,看上去就是个被岁月遗忘的破旧玩意儿。
可在日光的照耀下,它却隐隐透着一丝特殊的气息,仿佛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吸引着我去探寻。
当我的中指轻轻点在木盒上的刹那,信息浮现脑海:“清末民初的红木盒,虽外观破旧,却是用上好红木制成,木质坚硬且纹理细腻。其制作工艺精湛,榫卯结构严丝合缝,内部还设计了巧妙的暗格,颇具收藏价值。”
与此同时,一股淡淡的清凉气体从木盒中溢出,如同山间的清泉般,顺着指尖钻进财戒,让戒内空间顿时灵动几分。
财戒也适时反馈信息:古玩中一般都存储着灵气,财戒吸收灵气,可以用来鉴宝和修复文物。
显然,李箐的玉佩没有灵气,是因为破损的缘故,完整的古玩才是灵气的载体。
至于李箐那个玉镯子,当时我没发现财戒吸取灵气,可能是灵气太过微弱。
“原来财戒鉴宝和修复文物也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我若有所思,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