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出兵,我也不好阻拦。”
赵基端起茶水饮一口,握着茶杯沉吟片刻:“只是要告诫他,不可深入,要警惕公孙瓒、袁绍突然罢兵停战。若是那样,我可来不及救他。”
卫觊略愕然:“公孙瓒何等英雄,岂会如此短视?”
“他经历了幽州汉胡豪强的反叛,我若是他,更恨本州离反的汉胡豪桀,这恨意还在袁绍之上。”
赵基说着笑了笑:“袁绍若无必胜的把握,自然不肯与公孙瓒决战。如今河北局势,如麻杆打狼,人怕狼,狼也怕。”
设身处地想一下,如果信都一战,袁绍败绩,将会引发怎样的剧烈振荡?
换到公孙瓒的立场,这家伙会相信鲜于辅、阎柔这伙人?
肯定不敢相信,所以只是勒兵固守,等待袁绍的决定。
袁绍不敢主动进攻,那公孙瓒就一直守着……反正吃的也是冀州的粮食。
如果袁绍要拼命,公孙瓒也没退路,那就全都压上,再赌一把。
败了,无非就是撤回易京,休养士卒,等待其他机会。
如果自己是袁绍,赵基代入过去,肯定会与公孙瓒合作。
袁绍得到宝贵的休养时间,公孙瓒也能向鲜于辅这些人复仇。
这些人也有自保、反抗的力量,真当幽州再次陷入内乱的时候,鲜于辅这些想活命的话,只能再次与袁绍联合。
见赵基很有自信的样子,卫觊也就轻轻点头,多少有些想不明白。
卫觊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觉得公孙瓒会抓住这个机会寻求一场决战。
意图消耗鲜于辅这些人,只要鲜于辅这些人咬牙牺牲,付出足够的代价,流足够的血,以边郡特殊的人文环境来说,公孙瓒会原谅并信任这些人。
所以袁绍、公孙瓒再次对抗,起到决定因素的就两个,一个是袁绍敢不敢主动决战,另一个是鲜于辅这些人的真实立场。
这是卫觊的想法,可他又不敢与赵基辩驳。
赵基的判断依据是他对袁绍的理解,以及人性趋利避害的本能。
议事完毕,赵基返回后院吃午餐。
这里就像战场一样,战争的主角是甄宓与吕绮。
布,生出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