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都非是善地,祖父逗留数月即可。有子龙护持左右,又有许褚等人,可保祖父全身退还河东。”
赵基说着上前搀扶赵彦,也示意赵云跟上,一起来到偏厅,扶赵彦落座。
此前书信中就有交流,赵彦沉眉:“数月时间,就怕我离开雒都,三省为吕布侵夺霸占。”
“若是如此,那祖父更该离开雒都。”
赵基跪坐在桌案近处,手臂搭在桌案一端:“朝中公卿岂会束手待毙?袁绍、曹操、袁术、刘表皆是难图之辈。”
赵云按剑站在偏厅门口处,也在聆听。
赵彦眉头紧皱,凝声:“他们还是不肯死心?”
“是,朝廷若因我赵氏维新之政而中兴,岂不是坐实了彼辈无德无能之名?”
赵基语气平淡:“与曹操决战陈留时,他们挟持天子企图与荀彧联合。若不是台卿公游说张绣反戈一击,我军即便获胜,也是惨胜。区区一个桓典,哪能让我麾下枉死吏士瞑目?”
所以公卿捣乱是必然的,如果废掉维新新政,这些人才会尽心尽力匡辅朝政。
这些人弄不死吕布的情况下,借吕布之手、天子名义废除维新新政,也就成了最佳的备选方案。
赵基不想跟吕布翻脸,估计吕布也不情愿翻脸。
可真到脱钩的时候,公卿这边使点劲,什么意外都有可能发生。
这些公卿搞事情的时候,根本不考虑局面失控的问题。
更准确来说,当代公卿的执政能力很弱,只会搞窝里斗。
真正敢于勇斗的那批士人领袖,早已在两次党锢中被消灭。
赵岐只是其中的幸存者,这样的幸存者,已不再坚持当初的理想。
斗来斗去,公卿们更热衷于在物理层面消灭对方,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
就像割草一样,草冒出来就来一镰刀,不想着挖掉草根。
正是这些草根,才有了赵基发展壮大的基础。
赵彦沉容思索,片刻后:“若是吕布废维新大政,将会如何?”
“挥兵上雒,再次兵谏,重立维新大政。”
赵基态度明确,又说:“吕布也非混沌不清之人,我就怕他被内外所算,如董卓那样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