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虎贲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3章 主次矛盾(3/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梁山南部的匈奴各部,以及董卓迁徙、安置来的羌胡。

    当年董卓以胡制胡,安置羌人来抵挡匈奴内迁,也预防羌人作乱。

    这些年里,这些羌人依托城邑顽强生存。

    匈奴人终究缺乏攻城技巧与决心,也没有长期围城的客观条件。

    只能压缩这些镇羌城的活动、生存范围,无法消灭、兼并这些羌人。

    羌人也不信任匈奴人,而现在情况有变,羌人已经失去了选择余地。

    此前匈奴各部相争,谁都没有攻城的决心,也没有围城的条件。

    如今统一调度,即便不攻城,仅仅是包围,也能困死这些羌人。

    所以留给羌人的选择余地不多,早早派遣使者来谈判,争取有利条件后归顺朝廷,接受朝廷节度,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起码有朝廷调解纠纷,羌人依托城邑,可以扩大活动、生产、开发的范围。

    而代价无非就是缴纳血税,分出一部分人来效力。

    此前匈奴各部与羌人长期对立,羌人再擅长防守,也守的很辛苦,大量劳动力要投入军事。

    生产力不足,要养活的人口不减,生活物资匮乏,自然都是贫困状态。

    每年派百人去服役,却能换来整个部族的稳定生活……这个选择并不难。

    匈奴与诸羌,以及乌桓、巴人,都有类似的传统。

    对羌人来说,这些部落首领不需要什么特殊理由来说服自己或部众,几百年以来,给强势的汉军服役,本身就是他们的生活文化中的一环。

    年轻人给汉军服役,学习文化、技术,退役后返回部落,成为部落的中坚力量。

    年龄大一些,就是部族长者、领袖。

    羌人首领并非固定的世袭,外出历练增长见识,对羌人自身发展来说也有好处。

    所以不管是去卑,还是赵基,又或者贾诩,都没将河东的羌城视为敌人。

    把条件开诚布公的谈好,羌人缴纳血税,派人服役,那一切都将如过去那样。

    在边郡,汉军强势,在汉军主导之下,反而各部诸胡大小部落都能过上稳定的生活。

    打仗才能抢多少?

    如果不是天灾,或别的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