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卖了几天数目众多的鱼,年节就已悄然而至,一大早母亲和嫂子就忙活包饺子做元宵准备年夜饭。
院内外鞭炮震天,节庆热闹无比,这天人们只要见面就会相互道贺一声。
“您吉祥!”
“您吉祥。”
“阎老师这是一条鱼干,请您给我家写六副对联!”张二河提着一条三斤重的咸鱼,笑着和对门写对联的阎阜贵打招呼道。
“哟~老张,还是您家局气。”阎阜贵扶了扶眼眶见是对门老张,赶忙伸手接下咸鱼。
二人相互客套几句,阎阜贵就接过递来的红纸,铺展开提起毛笔写道。
‘辞暮尔尔,烟火年年。’
‘岁岁常欢愉,年年皆胜意。’
对联笔力有劲,横竖撇捺皆透力道。
张二河拿着写好的对联、浆糊,和自己大哥、侄子、儿子们,给自家在前院、后院的房子挨个把红彤彤的对联贴上,中午,吃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下午全家出城去左家庄把村里房子贴上对联。
年后城里各街道热闹非凡,很难想象一年前那段黑暗日子。
王府井、大栅栏、天桥、地安门内大街、很多好玩的地方张家人都玩了个遍。
初三,在轧钢厂上班的大人都复了工。
张丰兄弟跟大伯就继续抓鱼卖鱼,也为初六那天张大建的婚事提前做准备,是的,两人的年纪都改到了适龄的年龄,这个时期普通人家没啥大操大办的想法,一来不合群,二来环境如此。
但酒席还是要做的,考虑到院里有一个关系不错的大厨,就没有在饭店预定。
大厨自然就是何大清父子,三万块的席面费,食材除了鱼,其它基本也都包给了他,当然,也是提前看过了菜名六冷十二热。
而秦淮茹那边就简单了,张大建直接花巨资买了头两百斤的黑猪,以及张丰资助的三十条大鱼,找了个县城做席面就解决了。
张家又斥巨资买了一辆崭新的飞鸽牌二八大杠,以及标准牌两台缝纫机,一台给了堂嫂,一台置办给了秦淮茹。
在这年代,整条胡同都找不出四台缝纫机,全院的妇女基本上都来围观这两台缝纫机,一个个羡慕的左摸摸右摸摸,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