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一九四九年,一月三十一日进城。(2/5)
。
“是他菊婶啊,只是进城做几天工而已,过几天还得回来。”周英笑着应付道。
“是这样啊,那您去忙。”叫菊婶的妇人见打探到消息,也就不强拉人闲扯。
出村的路上自是少不了人打听,有打听上哪的,有打听做啥活的,有打听什么时间回来的不一而足。
沿着护城河一路向南,道上行人熙熙攘攘,解放军进城的第一时间,就是稳定治安和物价。
粮食的价格虽说还是有些偏高,但也在百姓能接受的范围内,至少解放军不会让城内百姓饿死。
来到东直门外,第一次见到这么繁华热闹的集市,让母亲周英和张正看的目眩神迷,城墙街道处处插满了红旗和写满了大标语,张丰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红旗在手里挥舞。
看着满街同胞那发自内心的笑容,这或许就是人心所向吧!
一家人寻了个早点铺子点了炒肝、馄饨、油条、包子、豆浆,一边看街上的热闹一边吃着早点,张正如愿的一手攥着糖人和冰糖葫芦,空着的右手抓起一个大肉包子,吃的那叫一个满嘴流油。
一家人已经不似刚来那会的寒酸样,全都穿着新做的土布衣服,且还都理了发,这穿扮活脱脱的一家子城里人。
虽说物价稳定,可一餐饭还是吃了两块大洋,这把母亲心疼坏了,嘴里不断地念叨。
“娘,物价这才刚稳定,下次只会更低,保管二十块铜钱就能吃的比这还好。”张丰见母亲这般,拍着胸脯信誓旦旦道。
“哼!那也不行,没有下次。”尽管听了解释,可母亲仍旧不依道。
抹了抹嘴,结了账,全家拿上行李自东直门进城。
“嘿,老二你可真神了,还真的不用交钱了。”老爹张二河习惯性的拿钱给城门口值岗的战士,吓得青年战士连连摆手道不用交钱。
“是啊,再也不用交钱了,或许要不了多久连城墙都该拆了。”张丰怔怔看着这巍峨的城墙,低声自语。
“咱家就沿着东直门这条路,一路向西到达南锣鼓巷,南拐进胡同95号院就是咱家。”过了年十七岁的张大建、自豪的给母亲和小弟介绍道。
张丰过了年刚好十岁、张正则是刚好八岁,母亲周英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