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天顺帝的掌上明珠是长公主和安乐公主,那么李景沅就是天顺帝又爱又恨的宝贝皇长孙。
李景沅是太子长子,还是太子妃所出的嫡长子,可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幸运儿。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李景沅满周岁就被天顺帝赐封武安郡王,本该三岁到上书房开蒙,打三年底子再升学,却因他惯会撒娇耍赖,硬扛到七岁,以天顺帝亲自背他上学的条件进入上书房。
李景沅以七岁高龄进了上书房专门给三岁稚童开蒙的“幼儿班”,从“之乎者也”开始学起,若是他按部就班往下学也不会引起太大关注。
进学后,李景沅也不能静心学习,他课上专注于毫无意义的涂鸦,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书籍和墨宝,沦为他兴之所起的玩具,丝毫没有一丝对知识的敬畏之心。
叶太傅从耳提面命到摆事实讲道理,再到放任自流,统共花了三年时间。
李景沅十岁那年,关于皇太孙不学无术的恶名在西京城里传扬开来,但凡跟皇室沾点亲带点故的,都知晓皇太孙天生愚笨又死不开窍的榆木疙瘩。
天顺帝忍无可忍无须再忍,一怒之下就将李景沅扔到定国公府,交予虞昭的爹管教,不只是要教他习武强身健体,更是要让他跟定国公及其家人学习,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丈夫!
可惜,定国公府大小主子们对李景沅长达六年的言传身教,似乎不起一丁点作用,他仍旧是那块不可雕的朽木,榆木疙瘩。
饶是如此,天顺帝仍旧希望李景沅能有所建树,他不顾太子妃和太后的哀求,命李景沅随同定国公抵御北狄为首的联军。
定国公将李景沅视若亲孙子,往日对他的要求从来不低,但真正到了战场上,他无法眼睁睁看着天顺帝最疼爱也最头疼的皇长孙送死,所以他借着谈心往李景沅的茶水里下了蒙汗药,连夜将他送回西京城。
定国公率领的第一道防线被北狄联军攻破,以身殉国的消息传到天顺帝的面前,他伤心得一夜白了头。
万幸的是,李景沅在战报送达的第二天安然无恙地送回东宫。
这件事情,似乎对李景沅也没什么太大的影响,他依旧故我,成天浪里浪荡,天顺帝和太子看他不顺眼惩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