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东方日报》一样。
当然越是如此,说明他们越是害怕《东方日报》的崛起。
另外一方面,《东方日报》并不需要和这些竞争对手打好关系,因为他们现在就算要购买新闻,也是从其它城市的报纸和通讯社购买。
没有必要交朋友!
各大报纸的言论,似乎总是喜欢针对陈光良,讲他读书少、铜臭味重,但偏偏喜欢来办报纸,掺和文化人的事情。
甚至还有报纸影射陈光良是开车行出身,是流氓出身,当然这种言论只是见不得光的影射,而非直接点名。
但不管怎么说,好像陈光良一下子得罪了沪市所有的报纸,处境变得堪忧似的。
所以就有一些知根知底的朋友,纷纷打电话过来关怀,甚至有人要帮忙作证的,这让陈光良心情显得很不错。
实际上,他根本不在乎这些,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这点舆论简直是不堪一击!
杜月笙打来电话,倒是让陈光良有些意外。
“光良呐,要不要紧?要不要事情暂停一下,毕竟现在目的也达到一点,听说报纸销量已经突破三万份了?”
电话里的杜月笙,很是关切的问候。
陈光良不由得佩服人家,这点小事也会关照一下,而且杜月笙作为股东,按道理更关心《东方日报》的销量,陈光良牺牲一下算什么。
“感谢杜先生的关心,不过这点小风小浪,还吓不到我。杜先生只管看好戏好啦,敌人越是害怕,越是叫得凶而已!”
“你啊,厉害!”
最后赞了一句,杜月笙挂了电话。
陈光良陷入思考,随即开始提笔。
虽然说,他不在意最近几天的舆论汹汹,甚至矛头直指他本人。
但是,该做一些简单的辩解,还是有必要的。
当然,最终文章还是以《东方日报》的办报理念为主题。
陈光良在文章里写到,《东方日报》的办报理念是——让读者不出门,也晓天下事;《东方日报》的新闻,不带着主观思维去下定论,因为在本报看来——报纸不应该以势压人,说某人怎么样怎么样,报纸没权去定罪,或控诉某人,我觉得它们报纸这样做是不对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