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6章 成功的身份(4/6)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参与公司经营,就应该有‘薪资’,粤省一带称之为‘袍金’。

    陈光良很果断的说道:“我还是不拿薪资了,毕竟我是大股东,股权就有七成,没必要分成。不过,还是多谢黄协理的好意。”

    黄协理一愣,没想到陈光良还拒绝了,很快便佩服的说道:“陈经理高风亮节!”

    这话说得没错!

    自从陈光良不缺钱后,他在所有企业都不领薪资了。

    当然,合伙的企业也不多。

    待黄春荪离开后,陈光良还在思考《东方日报》的事情。

    这份报纸,如今受到很多人的关注,甚至一开始杜月笙就开始掺和进来,说是借钱,怕是想拉拢甚至插手。

    洪雁宾算是杜月笙的得意门徒,但账毕竟是分开算的,所以杜月笙的那三万借款,恐怕是个烫手山芋。

    好在,陈光良这个人不死板,有人送钱就接下来。

    等《东方日报》的销量突破3万份,等东方报社在北边和中原建立新闻网点,甚至在当地发刊时,就将杜月笙的3万大洋转变成股权。

    引狼入室算不上,最多是让杜月笙插一脚而已。

    更何况,如今陈光良在沪市的知名度更上一层楼,其实他办报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连续一周时间,《东方日报》的销量都维持在28000份左右,这让陈光良基本放下心来,报业算是稳定下来。

    实际上,《东方日报》已经创刊半个月出头,只是正常销售一周时间(一开始是免费提供给报贩)。

    而在这半个月出头的日子,陈光良一直有在亲自培训编辑、记者,对内容也是亲自检验,可谓相当的勤快。

    按照陈光良的作风,很快他将从东方报业释放自己的精力,毕竟他最喜欢的是新挑战。

    年前的两天,方椒伯在宁波旅沪同乡会组织牌局,邀请了虞洽卿、谢天赐,以及陈光良。

    这一次,虞洽卿对陈光良的兴趣大了很多,以前只是同乡情谊,如今算是真正的看重三分。很简单,一个拥有《东方日报》的陈光良,又在地产领域取得不错的成就,已经算是在沪站稳脚步的宁波商人。

    牌局为了照顾陈光良,打的也不算大,输赢最多也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