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4章 竞争对手 (求月票)(2/6)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例拿出即可!”

    这时候,陈光良则说道:“15万资金,可以分三期拿出吧,毕竟投资建厂的工期是一年半左右的时间?”

    大家都眼前一亮,显然认可这个提议。

    诸闻武也没有多想,他也没想挪用资金,毕竟同昌车行是‘轻资产快流通’,当即说道:“可行,那就先拿五万,用得差不多再投二期、三期。”

    陈光良又说道:“我们制造厂拥有如此大的优势,又盯着华夏第一家自行车工厂,我想后面银行一定是求着我们贷款的。所以五万的启动资金足以!”

    如果是5万的资金,自己还要招股做什么,这个时候诸闻武如是想到。

    他苦笑道:“银行未必肯吧?”

    他和银行打交道不多,所以如此想。

    陈光良则说道:“包在我身上,保证让银行心甘情愿的贷款给我们。当然虽然是贷款,但大家的风险共担,按股权比例担!”

    高老板马上说道:“这是自然的”

    诸闻武也只能感叹道:“陈老板简直是我们团队的诸葛对了,你们认识的老板,可以租赁的地皮嘛?”

    陈光良又主动说道:“我认识个朋友,在沪南有块75亩的土地,年租金2500,交一年押一年,可签十年;我认为这幅地皮,作为工厂差不多够了。”

    他已经和朱广生沟通好,朱广生一听是建工厂,也立即同意下来。

    诸闻武一愣,随即说道:“好,那我们晚点去考察一下。”

    接下来,大家畅谈‘同昌制造厂’的美好未来。

    期间陈光良提及,若是沪市有一万辆黄包车换三轮的,那就是200万大洋的市场,何其规模庞大。若只是生产自行车,沪市连2000辆都要消化好久。

    就算以全国市场计算,那也是生产三轮黄包车在短期内的市场更大。

    会议结束后。

    诸闻武、诸闻智两兄弟,来到办公室。

    “大哥,早知道这样,都不用让其他股东加入进来了,特别是那个陈光良,股权都三成那么高了!”

    以前只是考虑自行车生意,一个月能生产三百辆,已经是顶天了(市场决定);而如今,市场突然增加一倍不止,他们诸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