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9章 我国封建社会~秦汉时期31(3/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想与怀王见面。怀王将行,屈原说:“秦是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不去。”

    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楚王去,说:“为什么要惹秦王不高兴呢?” 怀王遂行。进入武关(秦国的南关,在今陕西商县东),秦国的伏兵切断了他的后路,秦留下怀王,是为求割地。怀王发怒,不听。逃亡到赵国,被拒。又复归秦国,竟死在秦国而归葬于楚。

    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宰相)。楚人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而没有回来。屈原痛恨这件事,虽然被流放,仍然眷恋着楚国,怀念怀王,不忘回返,希望(侥幸)君王醒悟,改变楚国贵族荒淫堕落的习俗。

    把一蹶不振的国势挽救过来,一反从前的局面,在一篇文章中三次表示这种志向。但是屈原的(这种挽救楚国局势的)抱负终究无法实现。也不能返回朝中。终于从这种情况中看出怀王是始终不醒悟的。

    (以下插入了一段作者司马迁的正面议论)“君主不愚笨,智慧贤人不蠢,没有不想求忠心帮助自己(治理国家)的人。于是推举贤人帮助自己(治理国家),然而亡国破家之事一件接着一件,君主圣贤、政治修明的国家多少世代以来没有(不见)了,这是因为忠者不忠,贤者不贤之故。

    怀王分不清忠奸,因此内里迷惑于郑袖,外部被张仪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结果兵挫地削,失掉汉中一带地方(六郡),自己死于异乡(秦国),成为天下的笑话。这是因为他不知道坏人是祸害。”

    令尹子兰听闻后大怒,让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说屈原的短处(诋毁他),襄王一怒之下又把屈原放逐了。

    屈原来到江滨,披头散发,一边行走,一边吟咏。脸色黄瘦无光彩,形容枯槁,毫无生气(已濒临死亡)。

    一渔父见到问屈原道:“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到这里(荒凉的地方)来?”

    屈原回答道:“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拘泥(固执)于某一事物而能随着世俗转变作风。举世混浊,何不跟着潮流而推波助澜(变本加厉)?众人皆醉,何不吃其酒糟而喝其淡酒?为什么总是保持坚贞的操守而自己折磨自己?”

    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