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开画半个月,《鼓手》总票房3348万!
深谙发行三味的于东知道,这已经处在票房抛物线的最高点了。
一般没有太多场外因素干预的情况下,普通电影的票房均会呈现不规则抛物线的走势。
《鼓手》密集的前期宣传和迥异于当下忽略二三线城市的策略,让开画前期的口碑发酵非常迅速。
但这毕竟是2002年,毕竟是《英雄》上映前的10月,再多的buff也只能让这部金狮奖电影的巅峰停留在这里。
最多再有不到一周的增长,《鼓手》的票房增速就要变为负,开始进入收官阶段。
但只是这个数字已经让于胖子欣喜若狂了!
对比同期无敌:《和你在一起》540万、《扣人心弦》1200万、《河东狮吼》1300万。
这个数字甚至已经可以和国内此前上映的好莱坞大片抗衡。
排在前面的只有《指环王1》5620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5600万、《星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4500万以及《蜘蛛侠》4100万。
但是《鼓手》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呢!
半个月,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伯纳的副总敲门进了办公室,也是隐藏不住脸上的狂喜。
“于总,要加洗拷贝了,这么下去肯定不够!”
于东经验丰富,早就考虑到这一点。
2002还都是胶片拷贝。
考虑到不同院线的排片,一个拷贝平均能供应三个影厅,多印就是浪费,因此发行商会统筹考虑票房预期、场次、时间等信息,按需洗印拷贝。
生产、洗印加上发行,每个拷贝的成本差不多一万,此前《鼓手》制作了150个拷贝,这就是150万的发行成本。
“加洗80个!马上坐飞机送到告急的国内城市!
“是!于总!”
有的电影拷贝洗少了,有的电影拷贝是洗多了。
北平小西天,中影副总办公室。
“《鼓手》3000多万票房,你们才500万!都是音乐题材的电影,都是国际电影拿奖的导演,怎么差距这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