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出什么泄题的事宜。
这种风声并不少见。
发解试是打破了贵族的垄断,大量平民阶级拥有了入仕的机会。
权贵子弟,能够在考试之前,凭借家里的关系,获知一定的考试内容,俗称“走后门“,都是不可避免的。
但这已经是最公平的一种考试了。
……
顾夫人从灵台寺出来,长长的叹了口气。
这几日她等了许久,想要再告诉宋煊有关自己丈夫要谋害他的消息。
他们二人吵了一架。
总归是顾子墨对于妻子买宋十二书铺的东西,很是不满。
夫权压制之下,顾夫人也不再来宋煊的铺子。
只能期待能够在寺庙里见一见。
可十二郎没来,顾夫人心里是既失落又焦急。
一旁的侍女则是安慰着夫人不必如此焦急孕育孩子,心诚则灵,以后多来便是了。
宋煊依旧是在家中温习功课。
除了要继续练习西昆体之外,更是通读儒家经典。
他在老家私塾的虽然早就看了无数遍,但并不跟张方平一样过目不忘,只能多次温习,彻底吃透。
二者相辅相成,也好在考诗赋的时候用典。
考试近在眼前,也就是三天后。
八月十号开考,连考三天。
至于锁院这事,早就在五天前就做了。
如今大宋各地的发解试时间并不是完全一定的。
有的地方远些就在六七月举行,诸如川、广。
大部分是在八月,还会有在九月举行的。
以诸州县距离京师远近,由州县自行来决定解试时间的早晚。
固然体现了宋代发解制度人性化的一面,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弊端:
“举子奸计,多占临近户籍,至有三数处冒试者,冀于多试之中,必有一得,以致争讼纷然,有司多端禁止,率不能革”。
由于各地解试时间不同,便出现了制度上的漏洞。
学子们把握好各地解试的时间差,并加以充分利用,便可以多地取解。
以期“多试之中,必有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