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宋悍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3章 破防(二更)(1/6)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宋煊与范仲淹所说的情况。

    晏殊会不知道吗?

    朝中的哪些宰相,也不如他们两人有见识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这就是大宋的国策,轻易动不得,是不能触及的禁忌。

    自从太祖皇帝推行中央集权后,厢军的地位一落千丈。

    别看归德军是赵匡胤起家的军队,但如今在这宋城里,归德军也是烂成一滩泥。

    在宋朝的兵制体系中,禁军是最为精锐强悍的。

    但厢军又是与禁军紧密相存,不可分割的整体。

    厢军是禁军扩军的主要兵源,同时也是吸纳不合格禁军的最佳载体。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正是因为厢军的存在,大宋禁军体制才得以正常运转。

    再加上厢军的主要兵源是囚徒和流民等社会不稳定分子。

    虽然这样一来更使得厢军的素质堪忧,但它的存在却可以有效减轻社会治安压力。

    “朝廷只需要他们不会去作乱就行了。”

    在座的也没有外人,晏殊并没有说的云里雾绕的。

    张方平闻言眼睛微微睁大了一些,他本以为朝廷养着厢军是为了防御契丹南侵。

    虽然两方之间有了多年的和平,但是人家占据了燕云十六州,可以直接陈兵攻打开封府,而己方只能被动防御。

    晏殊进一步解释道:“自古以来流民的安置问题都成为各朝各代的“老、大、难”问题,处理不当,必将“后患无穷”。”

    “而在此问题的处理上,大宋就别开新路,通过招募流民为厢军,既充实了军队实力,又维护了朝廷的安全。”

    “虽然战力堪忧,但人数众多,看护东南已经够用了。”

    晏殊的潜台词是宋与西夏、辽等强国接壤,为防其略边,宋廷将大部分禁军驻于西北和北方。

    因此不可能动用太多禁军镇守东南。

    而大宋常备军种主要是禁厢二军,所以厢军成为东南的主要镇守力量。

    从开国皇帝赵匡胤就看不上南人的习惯一直保留下来。

    他认为预防南方叛乱用不着太精锐的士卒,故而也放心用战力不强的厢军镇守东南各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