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王业不偏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7章 不当乌龟(4/7)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大军大张旗鼓而来,便会自渭南调兵遣将,至渭北迎击?”

    不然的话,这位骠骑将军为何会把主张固守的几位府僚,全部安排在渭北?

    显然是需要他们抗住压力,好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捣毁蜀寇在渭南的巢穴。

    诸葛亮很可能就在渭南龟缩。

    这是避实就虚,擒贼擒王之策。

    司马懿听州泰说到点子上了,抚须颔首:“这是可能之一。”

    帐中众将尽皆静了下来。

    陈圭疑惑再问:“司马公,还有别的可能?”

    陈圭、王观、孙礼等魏将凝神瞩目,盯着抚须沉思的司马懿。

    司马懿道:“第二种可能,诸葛亮见我大军竟不固守坚营,反而举军而出,直接破胆而走。

    “若果真如此,则我大军便可奋勇直追,尽夺其辎重粮草,把他赶回五丈塬。”

    话音未落,魏平便大喇喇道:

    “我看这种可能性最大!”

    同样求战的几将也附和起来。

    司马懿却不置可否:“还有第三种可能。”

    众将微微愕然。

    军争大耍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剩下二事,惟降与死。

    诸葛亮既敢进逼,又分兵诱敌,自然意不在守。

    而骠骑将军刚说的两种可能,一种是战,一种是走。

    那第三种可能是什么?

    降?死?

    “骠骑将军,还有什么可能?”有人问道。

    司马懿却是抚须驻足,思索了起来,久久不答。

    “骠骑将军?”十几个呼吸工夫过去,有人急不可耐。

    司马懿循声望去,这才出声:

    “第三种可能,是诸葛亮欲行声东击西之策,真正的目的,是我渭南大寨。”

    听到此话,州泰、陈圭、孙礼等力主坚守的府僚一时面面相觑,交换起了眼神。

    孙礼出声:

    “司马公意思是,渭北那小股蜀寇,确实是诸葛亮放出来的诱饵,但目的却不是与我大军野战?

    “为何?他若真有战心战意,与我大军列堂堂之阵而战,难道不才是上上之策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