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王业不偏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9章 相父(4/6)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问题。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水车结构并不复杂,普通小农之家都能复制,在水网并不密集的北方,简直就是农耕神器了。

    一日之间,两种成倍数增加耕作效率的农耕利器展现在众人眼前,让众人不由连连慨叹。

    虽不能直接增加亩产,可却能使得人均可耕种田亩大大增加,甚至翻倍增加。

    五口之家,本来一年耕作下来,交完税后只能勉强养活一家人,难有余粮。

    一旦遇到旱涝失收,要么饿死,要么去大户那里借粮。

    而若是能耕更多的地,自然便能存下更多余粮。

    如今天下是地广人稀,缺的根本不是可耕种的地,而是可耕地的人。

    这两样东西若是能普及开来,非但是能活更多百姓,也能收上更多税粮,所谓利国利民,莫过于此了。

    接下来几日,塬上的铁匠木匠开始在马秉的组织下,总结并学习如何制造曲辕犁,如何制造龙骨水车。

    对于连月以来参与研发改良曲辕犁与龙骨水车的三十名良匠,刘禅当即赐下蜀锦每人三匹,并承诺回到蜀中汉中后赐田宅五十亩。

    除了这三十人外,还有十人是从曹真张郃那里俘虏来的,刘禅则命人给他们登记民籍,赏蜀锦三匹,将来关中大定,再赐他们关中田宅。

    四月二十三,刘禅派虎贲郎护送二十名工匠回成都,让他们回去教授铁官、的匠人,制造曲辕犁与龙骨水车的技术。

    随即又颁下诏书传回成都,国中谁但凡能改良各种农具工具,提高效率的,皆可上报到各县。

    一旦证实确实高效,那么连同各县主官在内,皆有赏赐。

    当然了,此诏对于匠人集中在国家及各大豪族手中的时代而言,未必真能起到什么作用。

    尤其是各大豪族里的匠人,他们真有什么提高效率的工具,也都是敝帚自珍藏着掖着,不会为了一点赏赐就拿出来。

    只能靠将来刘禅把工具兴国当成国策,慢慢提升匠人的地位与待遇。

    再通过建立新的勋官体系,把那些欲当官而不得的豪族们,吸纳到勋官体系之中。

    这也就是府兵制的雏形了,刘禅已经有了些许构想,但现在还不是实施这一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