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岐黄手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6章 青蒿绞汁截疟疾(1/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立夏·输入性疟)

    立夏清晨的急诊室像个蒸笼,空调外机嗡嗡作响却驱不散湿热。从非洲回国的陈建国裹着三条毛毯蜷缩在病床上,牙齿打颤的声音盖过了监护仪的滴答声。“半小时前还烧到395c,现在又冷得像掉进冰窟窿……”他的妻子攥着皱巴巴的机票,眼眶通红,“在那边确诊脑型疟疾,可他对青蒿素过敏,西医说只能试试看……”

    苏怀瑾掀开被子,触到患者滚烫的额头时,对方突然抽搐起来。血涂片镜检结果让她心头一紧——恶性疟原虫环状体在视野里蠕动,典型的周期性寒热往来,符合《伤寒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的少阳证。但更棘手的是,患者对西药青蒿素哌喹片过敏,手背的红疹还未消退。

    “快取鲜青蒿!”她抓起电话通知药房,“慈溪产的头茬青蒿,要带露水的!”转身时撞见患者家属捧着个塑料药瓶,标签上“速效青蒿丸”的字样在晨光下格外刺眼,“在非洲买的,吃了三天没见效……”苏怀瑾接过摇晃,药丸碰撞声空洞,倒出几粒放在显微镜下——赫然是青蒿杆粉碎后压制的伪品,毫无青蒿素结晶。

    脉诊时,陈建国的手腕像根绷紧的琴弦,弦数中带着涩象,仿佛有瘀血堵在经络里。舌质红、苔薄黄腻,巩膜泛着淡淡黄疸,脾脏肿大平脐,kernig征阳性——邪伏少阳,兼夹湿热瘀血,正是《肘后备急方》中“疟疾寒热”的重症。

    “他在非洲工地喝生水,湿热毒邪趁机入侵,”苏怀瑾边记录边解释,“现在寒热往来如拉锯战,得用青蒿绞汁截断病势。”家属递来的体温单上,体温曲线像过山车,每12小时准时飙升,“西医说这是恶性疟,咱们中医两千年前就有办法。”

    抢救室里,苏怀瑾翻开泛黄的《肘后备急方》影印本,“青蒿一握,水二升,绞取汁”的记载旁,贴着屠呦呦团队的研究摘要:“鲜青蒿的乙醚提取物对疟原虫杀灭率95,关键在冷提取避免高温破坏青蒿素。”对比患者带来的伪药丸,hplc图谱上毫无青蒿素的特征峰,反而检出过期氯喹的残留。

    “他们用青蒿杆充数,”她指着显微镜下的纤维组织,“真正的青蒿素藏在新鲜叶片的分泌细胞里,晒干或高温加工就失效。”想起屠呦呦实验室的冷浸法,她果断决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