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林小羽突然皱眉:“我还有慢性咽炎,西医说要长期用布地奈德喷雾,会不会有依赖?”苏怀瑾摇头,用压舌板观察舌苔:“黄腻苔说明肺胃湿热,激素喷雾只能缓解表面炎症,针灸配合中药才能治本。”她捏起一根针灸针,在灯光下转动,针尖闪着柔和的光,“先针太渊,得气时会有酸胀感,是气血汇聚的信号。”
进针瞬间,林小羽面色突然苍白,额头冒出冷汗:“我、我有点头晕……”苏怀瑾立刻停针,将她的座椅放平,按压内关穴:“别紧张,这是晕针反应,第一次针灸常见。”她抽出温热的毛巾敷在林小羽额头上,“就像新手开车遇到急刹,身体需要适应。”
五分钟后,林小羽缓过气来,发现针柄上多了个艾绒团:“这是……”“温针灸。”苏怀瑾用打火机点燃艾绒,淡蓝色的火焰轻轻跳动,“艾绒燃烧的热量通过针体传到穴位,能增强太渊穴的温通作用,就像给管道加个恒温器,让紊乱的气机稳定下来。”
诊室里,艾灸的烟雾袅袅升起,在脉象仪屏幕前形成淡淡的云翳。苏怀瑾翻开林小羽的饮食日记,麻辣火锅、冰美式、烧烤的记录占了大半:“这些辛热食物都是‘助燃剂’,得换成小米粥、银耳羹,给肺胃降降火。”她指着针具包装盒上的追溯码,“每根针都有独立批号,扫码能查到灭菌流程,比家里用的牙签还卫生。”
小张举着手机展示《针灸技术操作规范》:“我们严格遵循gb\/t 标准,进针深度、角度都有明确规定。”林小羽盯着屏幕上的操作视频,终于放松下来:“原来针灸不是乱扎,像做精密手术。”
留针20分钟后,林小羽惊喜地发现喉咙紧绷感减轻,反酸次数减少。苏怀瑾调整列缺穴的针刺角度,针尖向肘部斜刺15度:“这个方向专门针对食管反流,现代研究证实能增强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比药物起效更快。”
送走林小羽,苏怀瑾刚在针灸记录单上签字,护士小林领着位45岁的男性进来,左手捂着右胁肋部,面色潮红:“苏医生,反复低烧两周,375c左右,西医查了血常规、ct都没问题,就是左关脉弦细。”
苏怀瑾搭脉,左关脉弦细如琴弦,轻取即得,重按稍减:“左关属肝,弦细主肝郁气滞,是不是最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