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产妇脉虚补益气血
杭城的深秋带着潮湿的凉意,青石板路上铺满枯黄的梧桐叶,仁济堂产后门诊的雕花木门被风推开条缝,26岁的王雪梅裹着浅蓝月子服踉跄着进来,怀里的襁褓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她的月子服袖口沾着奶渍,领口处还留着溢乳垫的边缘,脸色白得近乎透明,爬三楼时胸口剧烈起伏,发丝黏在汗津津的额头上,露出腕间未摘的粉色医院手环,上面“产科28床”的字样已经褪色。
“苏医生……”王雪梅勉强扶住门框,产检本从臂弯滑落,露出夹在其中的血常规单,“血红蛋白98g\/l”的数值被红笔圈得醒目。她弯腰去捡,后腰的剖宫产疤痕传来牵扯痛,月子服下的脊椎骨在皮肤下凸起明显。
苏怀瑾快步上前搀住她,触手处尽是凉意,指尖搭上寸口脉——脉管细如丝线,轻取无力,重按也只是勉强能觉出搏动,如同春日溪水即将断流前的潺潺声响。“产后百脉空虚,您这是气血两亏。”她翻开电子病历,手术记录里“剖宫产出血量800l”的字样闪烁着红光,“脉虚是气不足,细是血不够,就像长途跋涉后耗尽了体力,得慢慢调养。”
王雪梅的丈夫李建军拎着塑料袋跟进来,袋子里装着医院开的补铁剂,瓶身上“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的字样清晰可见。他看着妻子眼下的青黑,语气里满是心疼:“西医说缺铁性贫血,得连续吃三个月,中医开的药能补上吗?她现在喂夜奶,喝中药会不会让孩子拉肚子?”
苏怀瑾调出八珍汤的配伍解析,屏幕上人参、白术、当归等药材的炮制规范逐一闪过:“我们用的是八珍汤加阿胶珠,人参选的是吉林长白山的林下参,经过蒸制后性平,不会上火;阿胶是山东东阿的道地药材,用蛤粉炒成珠,《中国药典》规定这样能降低滋腻性,更适合产后脾胃虚弱的妈妈。”她指向药材柜里的阿胶珠,圆滚滚的颗粒泛着琥珀色光泽,“烊化后冲服,不会影响哺乳,和补铁剂间隔两小时吃就行。”
“李大哥您看,”苏怀瑾递过铁蛋白检测报告,数值偏低的结果用黄笔标红,“铁蛋白是储存铁的指标,您爱人现在不仅缺铁,更缺运化铁的气血。就像田里的种子,光有肥料没有阳光雨露,也长不出好庄稼。”她轻点脉象仪,王雪梅的脉波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