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我刘辩,让大汉再次伟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0章 太子岂能与这等事有所关联!(四千字(5/6)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于世的意义和旁人无法理解的乐趣。

    而董卓此人,看上去不过是个寡谋无智的凉州莽汉,实则不然。许多人都被董卓的外表所迷惑,误以为他当真是只是个莽汉,就连那袁隗都未曾看破。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董卓能藏锋芒于鞘中,如此人物远胜古之君子,才值得他李儒抛去地域之鄙见委身效力。

    当然,这其中也有董卓麾下缺乏智谋之士的缘故,因此他若是投效,作为元从在董卓麾下能受到更多的信任和重用。

    不过,尽管董卓在夸奖他,他却并未得意忘形,而是微微皱眉,提醒道:“如此恐怕仍不够稳妥,中郎将不如索性前去拜见太……”

    “中郎将,水已烧好,该沐浴了。”帐外忽然传来董卓亲卫的声音。

    董卓面露得意的笑容向李儒微微颔首,李儒亦同样回以微笑,看来董卓早就准备好在事后立即沐浴更衣向太子禀报了。

    他们并不认为郭图有这个胆子私自求借甲胄,更不认为以太子的手段会不知情。

    若是借了,哪怕借错了,也无非是申饬几句。

    若是不借,坏了太子的谋划,没准会被太子所厌弃。

    李儒俯身行了一礼道:“中郎将深谋远虑,倒是儒多虑了。”

    董卓哈哈大笑着,右手重重拍在李儒肩头,看着李儒脸上因为吃痛而露出的痛苦之色,笑容中不禁多出了几分恶趣味的色彩,随后紧握李儒双手道:“这可并非多心,老夫还是需要文优时常提点的。”

    尽管手上的动作有些恶趣味,但这句话他却是他发自肺腑的真心实意,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每次都能思虑周全,这也是为何身居高位之人必有自己的幕僚团的缘故。

    李儒之所以受他如此信重也是缘于此。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凉州寡智谋之士,原先他倒是曾想过去招揽彼时致仕在家,如今登上河南尹、太子家令高位,又深受太子信重的贾诩。

    其余智谋之士多为中原士人,瞧不上他这等凉州籍的武人,所招收的幕僚多是平平无奇之辈,更显抛去籍贯之见的李儒的难能可贵。

    而且他的身旁又都是些凉州莽汉,可先登陷阵,但若论智谋,却是一窍不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