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你打报告,本君批条!(求订阅,求月(2/4)
清,看透了太子对今古文之争的态度。
太子从来都不在意谁是官学,他只是不希望今古两派中的任意一方占据绝对优势。
因此太子依旧任用了今文学派的王允和袁滂分别担任了豫州刺史和兖州刺史,还将袁隗举荐的董卓拜为东中郎将统领两万大军,以防古文学派彻底打垮今文学派。
当下,今文学派虽有官学之名,却无官学之实。
太学之中,虽依旧以今文经为官学,但实际上博士们早已分为今文派和古文派,各自只教授愿意学习各自经文的太学生,其中以学习古文经者居多。
古文学派有官学之实而无官学之名,名义上唯有精通今文经才能做官,所以只要今文经依旧是官学,古文学派便一日不得登堂入室。
两派相互倾轧却又保持克制,为了盖过彼此又不得不费尽心思迎合讨好太子殿下这位裁判,这难道不正是太子殿下想要看到并且倾力维持的局面?
换作其他时候,贾诩或许还能理解今文学派,可如今卢植在前线浴血奋战,他们却在背后捅刀子,究竟意欲何为?
太子临行前,拜他为河南尹,又赐尚方斩马剑,同时未曾收回他太子家令的官职以及绣衣使者之权,其中深意还不够明显吗?
河南尹之职,是让他守护好后方;斩马剑,赋予他先斩后奏之权;太子家令作为实际上的太子府之长,能让他更顺畅地调动太子府力量行事;绣衣使者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想到这些,贾诩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寒芒。
最令贾诩恼怒的是,他手中握有的权柄,整个雒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这些人究竟想做什么?
是挑战他的威严,还是根本看不起他贾文和?
好啊,好啊!
若非郭鸿还怒气冲冲地站在自己面前,贾诩真想要抚掌大笑。
都拿我贾文和当软柿子是吧?
“使君且息怒,在下必会给使君,给太子一个交代!”
贾诩俯身行了一礼,低着头向郭鸿告罪。
郭鸿微微弯下腰看向贾诩,尽管贾诩低着头,但他却从贾诩的眼中看到了一抹戾色,哪怕只是一瞬间的对视都让郭鸿有一种被恶狼盯上的感觉,如芒在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