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皇太女的指示后,县令深感责任重大,又立刻开始着手筹备大学院的各项事宜。
首当其冲便是为大学院选址。
县令深知大学院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选址自然要慎之又慎。
他亲自带着几名幕僚,跑遍了建昌州城内城外的地方,细致考察每一处地方的地势、水源、交通等条件。
最终,经过宝妞的拍板,县令相中城外一片开阔平坦的荒地。
此处地势高爽,视野开阔,远眺可见连绵青山,环境清幽宜人,适合学子们静心读书。
更重要的是,这片土地靠近城郊,距离城内也不算很远。
选定地皮后,县令立即安排人手去丈量土地,规划图纸,大学院的建设算正式拉开序幕。
选址事宜敲定后,县令又马不停蹄地开始着手招募大学院的师资力量。
经过宝妞的提点,他深知大学院不同于普通的学堂。
需要的先生不一定要有很高的学问,但一定要有实际的技能和经验。
于是,县令一改往日只在读书人中寻觅先生的惯例,他将目光投向了民间各行各业的能人巧匠中。
县令首先想到的便是那些在建昌州各行各业中默默耕耘的匠人们。
这些匠人或许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他们却拥有着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操作实践经验。
他觉得会是大学院工科、农科等科目的最佳师资人选。
为了能够亲自邀请到这些民间高手。
县令决定放下面子身段,亲自出马,一家家、一户户地拜访。
他换上便服,带上几个随从,开始穿梭在建昌州的大街小巷,踏访各个行业的作坊店铺。
这一日,县令来到了打铁街。
打铁街是建昌州有名的街市,街道两旁林立着一家家打铁铺、木匠铺、小作坊。
叮叮当当的打铁声,锯木头的声音,还有泥土与火焰交织的气息,充满了市井的活力。
他此行的目的地,是打铁街上最老字号的一家铁匠铺“张记铁铺”。
这家铁铺已经开了几十年,代代相传,手艺精湛,在建昌州一带颇有名气。
这个铺子的主人,如今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