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救助站的日常工作中,阿紫和阿娇发现了一些模糊不清的地方。她们意识到,为了确保救助站不会再次陷入困境,她们需要深入调查一家企业的背景。于是,她们决定从多个角度入手,包括企业的历史、管理团队的背景、以往的商业记录以及公众对企业的评价。她们特别关注了企业是否曾经涉及过任何不道德的商业行为,尤其是那些可能对动物造成伤害的行为。她们仔细研究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查阅了相关的新闻报道,甚至深入分析了企业的财务报表,试图从中发现任何可能的不端行为。
与此同时,阿娣在经历了上一次的骗局后,变得更加谨慎。她主动提出帮助阿紫和阿娇进行背景调查,并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来验证这家企业的信誉。她联系了在商业界和动物保护组织工作的朋友们,请求他们提供关于这家企业的第一手信息。经过一番努力,她们发现这家企业虽然规模庞大,但其商业行为曾引起过一些争议,特别是关于动物福利的问题。有报道指出,该企业在过去的生产过程中,曾经使用过一些对动物有潜在伤害的原料和方法。她们还了解到,这家企业曾被动物权益组织公开批评,指责其在供应链中使用了不人道的养殖方法。
阿紫和阿娇对此感到非常担忧。她们深知救助站的使命是保护动物,而不是将它们作为商业工具。她们在会议室里反复讨论,权衡利弊,最终决定拒绝这家企业的合作提议,并向对方明确表示救助站的立场。她们起草了一份正式的拒绝信,详细阐述了她们的担忧和救助站的使命,以确保对方能够理解她们的决定。她们在信中明确指出,救助站不能与任何可能伤害动物的企业合作,即使这意味着失去重要的资金支持。
然而,拒绝合作意味着救助站将失去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面对这一挑战,阿紫和阿娇并没有气馁。她们决定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资金问题。她们开始更加积极地与社区互动,举办各种公益活动,提高公众对动物保护的意识。她们在市中心的广场上组织了“动物保护日”,邀请市民参与,向他们展示救助站的工作,并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讲述救助站的故事,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和捐助者。她们还与当地学校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在阿娣的帮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