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着办。”
两名内侍领命,将那文吏押走。
王伏胜又去查了一下批阅白孝杰考卷的考官名字,这才拿着白孝杰考卷,回到观梅亭,上呈李治。
此时徐槿和义阳公主刚在林中赏梅回来。
李治看完之后,朝走过来的徐槿道:“充容,你才思敏捷,帮朕看一下这份考卷。”
徐槿接过去看了。
看完之后,她一双黛眉卷成一团。
“大家,这是谁人考卷?”
李治道:“你别管是谁的,只说好不好。”
徐槿斟酌片刻,道:“若是十五岁少子所写,倒还称得上不错,倘若是十五岁之上……”
李治道:“如何?”
徐槿道:“恐怕平日读书,不怎么用心了。”
李治凛然道:“这是永徽三年,一位进士甲第的试卷。”
徐槿吃了一惊,捂住小嘴,道:“那怎么会?”
李治道:“瞧见了吧,这就是他们给朕挑选出的人才!”
转头朝王伏胜道:“可查过批阅白孝杰考卷的考官是谁吗?”
王伏胜道:“回陛下,臣已查过,那名考官叫崔文翰,如今已升为吏部郎中,也是褚遂良门生。”
李治深吸一口气。
他早就该猜到,褚遂良长期担任吏部尚书,负责科举的人,肯定出自他门下。
义阳公主见他不高兴,剥了一个葡萄,放在他嘴边,脆声道:“既然那考官不是好人,父亲处罚他便是,何必为他生气呢?”
与憨厚活泼的高安公主相比,义阳公主更加早熟懂事。
李治面色缓和了一些,道:“朕不仅不查他,还要对他委以重任,让他担任这次科举的主考官。”
义阳公主瞪大了眼睛,一脸不解。
徐槿却已经明白了,笑道:“大家是想欲擒故纵,让他犯下更大的错误?”
李治目光闪动,道:“他充其量只是一个鱼饵,朕想瞧瞧,能否用他钓几条大鱼上钩。”
这时,薛仁贵也沿着花丛小径走了过来,拱手道:“陛下,臣调查到一件事,跟白孝杰有关。”
去年十一月,李治便让薛仁贵以千牛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