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加林的逆袭之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章 马上就要分田到户了,生产队的产业成了香饽饽!(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明山,他去刚果出差,带回来一台16寸的“日立”黑白电视机,那时候这可是稀罕物,整个城关公社只有粮所办公室有一台9寸电视机,小的可怜。高明楼想让这台电视机给高家村争争光,提出给高明山家弄两孔新窑来做交换。这高明山考虑到自己的老婆孩子们,也不能守着电视机过日子,这玩意儿不挡吃不挡喝,对于这个意见完全接受。于是电视归村里,村里给高明山箍了两孔顶底一新的窑洞,前后花了不到一百块钱。

    马上就要分田到户,对于生产队的产业,高加林如数家珍,心里盘算着有机会也拿一块儿。

    豆腐坊是一个好地方,城里人逢年过节豆腐供不应求,供销社的杨二虎每次都开着他的吉普车来拉豆腐,也是高家村的一个主要经济支柱。

    枣树林每年的产量也有个几千斤,但是村里孩子们嘴馋,收的没有偷的多,如果想看着枣树林不被偷,那二十亩地拉的战线比较长,没有个人是看不住的,这样算下来,忙活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

    村里的猪圈有十个猪舍,每个猪舍能养六头猪,这个可以根据需要再盖,关键要看高明楼和刘立本会不会放手。

    还有就是牲口院,有一头老黄牛和一匹马,还有一台手扶拖拉机和一辆马车,想要产生大效益十分有限。

    高加林和德顺爷坐在地头合计,挨家挨户分析,看看这些资产最有可能落在谁的手里。

    “加林娃,这些东西谁想拿到手里,全凭明楼一句话,他不想让谁拿,把上交生产队的好处提的高高的,别人就会知难而退。这个事要事先在桌子底下做好工作,才能吃上肥肉。”

    巧英喝药的事保密工作做的很好,出院后,该干啥就干啥,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这次没有小孩子再唱出什么不着调的东西,一直过了一个月,先是刘立本夜里送来二百块钱,说是给高加林的定钱,让他帮着当个会计,以后买卖上的事都要帮衬着。高加林不管如何拒绝,刘立本生了气,加林母亲看到刘立本是真心的,就收了下来。高加林心里很清楚,这钱是刘立本感谢救了大女子的心意,自家的窑年月久了,等过了夏收可以先收拾一下,那样住着也舒服。转念一想,这钱还不能动,或许将来还会派上用场。

    公社副书记王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